非遗人物志 |刘存献:重铸黄河魂,创新与坚守让澄泥砚焕发新的曙光!

刘存献,1954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河南省民间工艺金鼎奖·成就奖获得者、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澄泥文化研究院院长、洛阳黄河神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四大名砚——澄泥砚

九曲黄河万里沙。五千多公里的黄河,四分之三的泥沙入海,四分之一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黄河泥土不仅滋养了两岸百姓,还为精美的艺术品提供了独特的原料。由黄河泥加工而成的澄泥砚,跻身四大名砚,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喜爱。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澄泥砚一度失传。

澄泥砚是中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唐宋皆为贡品。历朝文人学士摩挲珍爱,钟情有加,苏东坡、米芾等都曾著文赞誉,乾隆皇帝称其『抚若石、呵生津』,倍加颂扬。

华夏澄泥砚取材于千年黄河渍泥,科学配方,药物熏蒸,炉火烧炼,火中涅槃,窑变百色,出现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檀香紫,绿豆砂……等自然名贵颜色,而且首创出极为珍贵的黄河“花石纹理” ,使华夏澄泥砚出自于泥,而脱离于泥,似玉非玉,似陶非陶,美丽绝伦。华夏澄泥砚质坚耐磨,积墨不腐,抚若童肌,扣若钟磬,不伤笔,不耗墨,冬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蝎不蛀,品格奇绝。

绝技家传,匠心制作澄泥砚

砚与笔、纸、墨合称“文房四宝”。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因其质地细腻、形制多样、窑变奇幻,为历代文人所珍爱,唐宋时皆为贡品。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四大名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一种用泥制成的名砚。清代乾隆皇帝赞曰:“抚如石,呵生津。”

澄泥砚出于水,成于火,工艺繁杂,造型古朴,色泽多变,纹理细腻,运用传统手工技艺,经30多道程序精制而成。成品观若碧玉,抚如童肌,质地细腻,击若钟磬,具有窑变无穷、历寒不冰、储墨不涸、经年不腐之特质,历代文人墨客视若珍宝。

1954年,刘存献出生在河南省新安县仓头乡仓头村,其先祖刘建魁曾在清朝乾隆年间进入皇家制砚坊。新安刘氏澄泥砚制作技艺历经传承,至刘存献的父亲已是第七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存献继承家传澄泥砚制作工艺,在反复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功恢复了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檀香紫、墨玉黑等名贵澄泥砚的烧制技艺,并首创黄河花石纹理制作技艺,形成了“一窑百变、一器多彩”的工艺特色,继承并发展了黄河澄泥砚这份优秀文化遗产。他将民俗吉祥图式、河洛文化元素、太极文化艺术融入砚中,命名为“华夏澄泥砚”。

制作繁复,在反复失败中寻求曙光

澄泥砚的名贵缘于其精湛而繁复的工艺,先要将采掘来的黄河泥放置在绢制的箩中过滤,滤出细致的泥土,再放进水里澄,澄泥砚由此得名。过滤后的泥料,比面粉还要细,用手捻一捻,像红薯淀粉一样滑溜。然后是和泥,与和面一样,要软硬适当。等泥料全部弄好后,经过初步过模,制作出大致的器形,经过精雕细琢,最后进行烧制。

“澄泥砚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泥料选不好,握不成团;泥料澄不好,没有水性,制作出来的砚台就不温润;泥料澄好了,如果和泥的功夫不到位,那么泥料的柔韧度就不均匀,某一部位就会在高温中变形;泥料整好了,如果雕刻坏了,同样无法成功;前面的所有工作就绪,如果入窑后火候控制不好,出窑时砚台的成品率就会很低,甚至会全部报废。”刘存献说。

创新与坚守,终达巅峰

1999年,作为小浪底水库移民,刘存献一家从新安县搬迁至仓头新村。温县和新安县同属于河洛文化区,同一条黄河,相同的文化根脉,让刘存献的内心涌动着对温县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他用手中的澄泥砚表达着对温县、对焦作的热爱,先后研制出具有司马懿故里、红石峡、嘉应观、青天河、神农山等焦作地域文化特色的澄泥砚,成为无数人追逐的上品,迎来了他个人事业的新巅峰期。1996年,通过画家杨兆三和作家李准、张羽的介绍,黄河澄泥砚进入经营文房四宝的老字号荣宝斋。1997年、1998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举办两届博览会,都是用刘存献的澄泥砚作为礼品。2011年,黄河澄泥砚(存献澄泥砚)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刘存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代表性传承人。

从业40年,刘存献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等殊荣,其作品先后荣获全国名师名砚大奖赛金奖、河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一等奖等奖项。

不遗余力,弘扬太极文化

温县是太极拳发祥地,太极文化自然成为刘存献创作澄泥砚的主题之一。

2006年,经过长期酝酿和准备,刘存献开始尝试将太极文化融入澄泥砚制作技艺之中,烧制出了一组表现太极拳招式的澄泥砚,包括太极拳二十四式砚、单鞭砚、懒扎衣砚、白鹤亮翅砚、青龙出水砚、双推手砚、野马分鬃砚等,惊艳世人。

然而,刘存献总觉得以前创作的与太极拳有关的作品还不是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澄泥砚。因此,刘存献一直在思考,在构思一款能完美表现太极拳神韵的澄泥砚作品。刘存献潜心耕耘在太极故里的肥沃文化土壤里,查资料,看视频,访名师,多方请教,最终确定了“天圆地方太极拳印宝砚”(简称“太极印宝砚”)的样式。

“太极印宝砚”的样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圆为处世之道,方为立身之本,造型独特,印、砚合一。该砚由砚池、砚盖、印章、印钮4部分组成。其中,圆形太极图为砚池及砚座,意为太极孕育万物;圆形砚盖上的浮雕为太极拳招式,意为太极文化遍及世界各地;印章四面独立成画,分别雕刻着为发展当代太极拳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太极拳大师;圆球形印钮上部为太极阴阳图,下部为浮雕太极八卦图,意为太极拳起源于太极文化。“太极印宝砚”将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非遗播种,让非遗在新时代开花

传统手艺行里有一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般手艺人不轻易把自己的绝技传给别人,即使传授,也总要有所保留。但刘存献不在乎这些,“学生越多,这一行才能越发扬光大。我不怕我的学生成为我的竞争对手。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来干这一行,这一行才能火起来。”

数百年间,黄河澄泥砚从兴盛到消亡,再到重生。作为唤醒人和延续者,刘存献并没有隐藏这项制作工艺,从上个世纪他就开始培养学生。在他的悉心栽培下,这些学生中有的成了市级非遗传承人,有的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澄泥砚制作匠人。

荣誉满满

200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02年,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予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99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2002年,“龙马负图砚” 荣获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第三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河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一等奖”;

2005年,“卢舍那大佛砚” 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山花奖入围奖;

刘存献老师更多作品展示:

【非遗人物志】系列专题,

旨在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本专题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作者:时代记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