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座千年古镇,《申报》大佬曾居住此地40年

1912年,在风诡云谲的上海滩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时报》记者,居然一下子拿出了12万银元,和别人合伙买下了《申报》,成为了当时上海滩最年轻的董事长之一。

这个人,就是来自上海近郊泗泾镇的史量才。

这份从清朝末年就存在的著名报纸,在史量才的苦心经营之下,后来成为了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最具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它也成为了我国现代报纸发展的标志。

今天,当我们走进泗泾古镇老街,在江川北路,会看到一处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还有一栋砖木结构的古朴小楼,这里便是史量才的故居所在地。

在泗泾古镇断断续续生活长达四十年之久的史量才,并不是泗泾本地人,他出生在南京市江宁县。7岁时母亲去世后,史量才跟随父亲史春帆走街串巷卖人参。后来,渐渐有了积蓄的史春帆又带着史量才来到上海的松江府,在泗泾镇开了一家药铺,取名“泰和堂”,从此在这异乡的小镇安家落户。

说起这宁静古朴的泗泾镇,虽谈不上繁华热闹,却历史悠久。早在宋朝时,这里便有依水而建的小小古村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镇。所以说,这泗泾古镇,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古镇最大的特色是依水而建、临水而居,到处波光粼粼,水流涓涓。因为此地是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四水会波之地,所以得名泗泾。

元朝时我国著名学者陶宗仪为躲避战乱,曾长期隐居在泗泾镇的南村,后来,南村之名也成为了陶宗仪的号。

彼时的泗泾南村,是一个水深竹茂的美丽古村落,据《松江府志》载:元时水深林茂,南浦环其前。——陶宗仪南村草堂在焉。

在远离喧嚣、鸟语花香、岁月静好的南村,陶宗仪筑数间草庐,耕数亩园圃,种树种菜,剩余之地,便都种菊,红黄蓝紫,色色俱全。每当风和日丽,春秋佳日,劳作之余,他又喜欢休憩于菊边树下,或长啸,或高歌,或吟哦,又喜信手摘取树叶,灵感偶来,即书于其上。书毕,又投之树下空瓮之中。天长日久,竟得积成一书,这书便是30卷的《南村辍耕录》。

说起《南村辍耕录》,不读古书的今人大多陌生,但是,若说起和《南村辍耕录》有关的人与事,则人人皆知。

一个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著名课文《寒号鸟》,便出自本书;一个是我们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黄道婆的事迹,也主要是来自于本书。黄道婆之所以被奉为我国棉纺织业的始祖,本书贡献甚大。

我们再说回史量才这个人。

在泗泾古镇居住的史量才,后来师从泗泾本地塾师戴葵臣学习经文。因诗文俱佳,那一年在松江府参加童试,以第九名中秀才。

1901年,史量才入杭州蚕学馆即后来的浙江理工大学就读。第二年,回到泗泾老家的史量才,竟在本镇众乡绅的支持资助下,创办了泗泾米业养正小学。

史量才的真正发迹,要等到近十年后,他在上海遇见一个叫沈慧芝的女子。

上海滩青楼出身的沈慧芝,原为北京城一皇室贝勒爷侍妾。贝勒爷病故后,沈慧芝携巨资再回上海滩,重操旧业,迅速成为花街魁首、沪上名妓,还曾与泗泾首富钱友石有嫁娶之约。

在一次朋友的宴席上,沈慧芝偶遇史量才,两人一见钟情。后历经无数波折,沈慧芝最终如愿以偿嫁给史量才,成为了史家二夫人,从此改名沈秋水。

如同杜十娘一般集才貌、财富于一身的沈秋水,在嫁入史府时到底多有钱?传言她身边的钱财有80万之多,压箱底的首饰价值20多万元。

后来,一出手便是12万银元的史量才,正是因为有了沈秋水的陪嫁巨资,才出手如此阔绰。坊间盛传“说《申报》必说史量才,说史量才必说秋水夫人”,实是有本而来,洵非虚言。

只可惜,愿得一心人的沈秋水,最终的结局亦是凄凉。数年后,史量才又娶三姨太,还喜添一女。心灰意冷的沈秋水,却只能孑然一身住在史量才在西湖边为她建造的秋水山庄里。

昔日有情郎,今作负心汉。她要这偌大的山庄,又有何用?

1934年11月13日,于沪杭公路乘车返回上海的史量才,在汽车内,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史量才死后,沈秋水将杭州的秋水山庄捐出,独居斗室,吃斋念佛,了此残生。

而史量才的正室夫人庞明德,则选择再度回到泗泾古镇,日日闭门念佛诵经,为亡夫超度。

史量才的这处泗泾故居,位于江川北路85号。故居名曰明德堂,于1916年秋始建,1918年春竣工。

史量才盛时,郁达夫、陶行知、曹聚仁、黎烈文等一大批社会名流,都曾是明德堂的座上宾。每当风雨之夕、叶落之秋,他们在这里忧国忧民念苍生,纵论天下事。

今天,当我们来到这处中西合璧式的故居,还能看到昔日身为上海滩报界大佬史量才的名言: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

当年,《申报》坚决捍卫言论自由,积极宣传救国救民之道,不惧危险、不畏强权,坚持为民发声,这才招致国民党百般嫉恨,最终史量才惨遭暗杀。

斯人已逝,唯有这豪言壮语、铮铮铁骨、不屈精神,在千年古镇的高天之上,响彻天地,震烁古今。

与史量才故居相距不远处,又有马相伯故居。马相伯祖籍江苏丹阳,于清咸丰八年举家迁至泗泾镇定居。辛亥革命时,已经70岁高龄的马相伯被孙中山任命为南京市第一任市长。

马相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人士、教育家。他曾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协助创立辅仁大学,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9年,在百岁寿诞时,马相伯将收到的礼金全部捐献给了抗战中的伤兵和难民,其高风亮节被誉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泗泾水,日夜流,流过了宁静淡泊的古村岁月,流过了兵荒马乱的乱世流年。如今的泗泾古镇,如同静静卧在山涧溪水中的一块美玉,她没有周庄的热闹喧嚷,没有乌镇的声名显赫。

可是,她静静沉淀在岁月深处的历史与人文,多少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与仁人志士的报国热忱,如同这日夜流淌的泗泾水,剪不断,流不尽,说不完,等着我们去探寻,去感受,去聆听。

百年上海,千年泗泾。

当我们置身她高大古朴的牌楼之下,当我们步入她凹凸有致的青石板巷,当我们一遍遍抚摸她陈旧斑驳的灰色砖墙,当我们手扶栏杆,伫立在如虹的福连桥上,举目遥望远处巍峨的安方塔,耳听桥下碧波潺潺,一阵风来,扑面是一派浓郁的江南气息。

古老的泗泾镇,会在此时,拂过千年的岁月尘埃,沿着小桥流水,分花拂柳,向我们款款走来,静静诉说着她的前世与今生,她的落寞与辉煌,她的美丽与沧桑。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