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COP14上的热词全球滨海论坛,到底是个啥?

IMG_7235.JPG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两地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全球滨海论坛成了广受关注的热词。

全球滨海论坛与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

说起全球滨海论坛,不得不提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

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研讨会),由盐城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创办,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会议自筹办以来,为中、朝、韩三国深化黄海生态区合作创造了条件,并为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沿线深化滨海湿地与候鸟迁飞保护搭建了合作平台。

2020年12月,由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上,Ramsar、CBD、CMS、IUCN等国际组织专题召开2021全球滨海论坛筹备会,专家学者建议依托中国“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举办全球滨海论坛。

2022年1月,在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共同主办下,首届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成功举办,这也是盐城历史上承办会议等级最高的会议。会议发布了《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并决定成立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组,将推动全球滨海论坛成为一个汇聚各利益相关方、基于自然和科学实证、协调目标与行动,落实重大国际议程的国际机制。


 为什么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

滨海地区作为陆海相连接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禀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地带。随着人类沿海开发活动强度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滨海地区也成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滨海地区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滨海保护是全球共同课题,全球滨海论坛的设立正是为促进全球滨海湿地保护,推动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全球滨海论坛搭建了滨海湿地、迁飞候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议题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全球滨海论坛成为引领生态治理的全球机制性平台。


盐城何以语“滨”?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沿海滩涂湿地。作为全国唯一拥有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的地级市,盐城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前列。科学保护与恢复湿地资源,维持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盐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盐城也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每年约有300万只候鸟在盐城停歇、繁殖或越冬,是目前全球野生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为丹顶鹤、勺嘴鹬、黑嘴鸥、青头潜鸭、黑脸琵鹭、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在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规模,及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重要性。

2019年7月5日,中国·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块滨海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实现中国世界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零的突破”,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生态保护提供全新的“中国经验”。

今年6月,国际湿地公约官网公布第二届国际湿地城市名单,全球25个城市获此殊荣,包括盐城在内的7个中国城市榜上有名。

而在盐城连续4年成功举办的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已成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知名交流合作平台,并在生态评估、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生态教育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性、引领性的合作项目,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二期申遗工作汇聚广泛的国际关注与支持,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李园园

  编辑:沈竹士

责任编辑:赵征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