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也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读李继强的《食见生活》有感

我是个吃货,喜欢各种美食,然而我也如绝大多数人一样,很少将美食与文化联系到一起。

第一个让我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考量中国美食的人,还就是李继强老师了。

2019年3月,李继强老师以江汉区社区宣传教育学院院长、烹饪高级技师的身份,登上由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讲堂上,他结合自己30年烹饪实践、教学与管理的经历,从文化甚至美学的角度,与现场300多名听众分享了“吃”的文化与“吃”的美学。他说,“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吃的方面,饮食的意义已不再只是饱腹,而具有了文化和审美的内涵”。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美食,学会品鉴美食,领悟美食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人生感悟和生活智慧。一句话,在他看来,吃不仅仅是“吃”,“吃”有文化。

李继强老师的这次讲堂,让我第一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甚至思考和考量美食。中国的文化典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诗有《诗经》,茶有《茶经》,可谈论“吃”的又有几部呢?更不要说研究它了。当然,谈论饮食的撰著,中国古代也还是有那么几部,比如南北朝虞宗的《食珍录》、隋朝谢讽的《食经》、唐朝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和杨晔的《膳夫经》、明末清初李渔《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等,但大多不为人知。

然而这种窘况,早已翻篇不再。有关美食文化的总结推广、演示研究方兴未艾,遍地开花。打开电视或手机,翻开纸媒或书刊,有关美食的讲座展演、图文视频乃至长篇大论等等等等,就会时不时地蹦入你的眼帘耳鼓,其内容之丰、流量之巨,恐怕是几千年饮馔论述的千万倍都不止。然若浏览其中,你就会发现这些论述,基本都聚焦或局限于“技”的层面,即重在演示、研究美食制作的工艺,也有少数兼及了“术”的,即进一步探讨美食的历史、渊源以及与生命、养生等的关系关联等等。将美食不仅作为一种文化还上升到美学甚至哲学高度来研究论述的,极少,至少我还没怎么看到。

然而李继强老师的这本《食见生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就是一本既系统研究论述美食文化更探讨总结美食美学、美食哲学的著作。诚如他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所题示的两句话所言:该书是“舌尖滋味的真切感受,美食背后的生活智慧”,是“吃事的密码破解,食中的诗和远方”。“生活智慧”“诗和远方”,在李继强老师看来,吃不仅仅是“吃”,也不仅仅有文化,而且还包含着美学、蕴藏了哲学,它是感性的,更是诗性的,既体现了人生智慧,也是一种形而上的不俗追求。

这里我就不去引用《食见生活》中的那些段落和句子了,单看书中章节的那些标题,你就可以管窥其中的美学韵味、哲学况味。比如第一章《洞见食物》中的《吃是认识美的开始》《绽放生命的滋味》,第二章《美味心经》中的《燕鲍翅的生活观》《人生总得“酱”一回》,第三章《食中修行》中的《生活不过一饭一蔬》《慢慢吃饭也是一种浪漫》,第四章《食无止境》中的《食趣》《香和臭的畅想曲》,等等。

截至2022年10月底,如果按平均一日三餐计算,1963年8月出生的我,至今累计已经吃了差不多65000顿饭了。但说句实话,这65000顿饭,我只是把它们都当成纯粹的“饭”给吃下去了,很少从文化的角度,更别说从美学、哲学的角度,去品味、去领略和去体悟它们了。只是这两天读了李继强老师的《食见生活》,我才有生以来第一次从文化上甚至是从美学上、哲学上来咀嚼我的一日三餐。哈哈,这是何等的快意啊!又是一种怎样的况味!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中学时学过的白居易一篇短文《荔枝图序》。文中写道,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记得当时老师说这就是食品要有“色香味”说法的渊源,也就是说是白居易第一次提出了食品“色香味”的食用与美学概念。在此我不能断定中学老师的这种说法是否就准确,但我却宁愿相信李继强老师正是受了白居易的这个启发或引导,而有意沿着白居易“首创”的这个“美”食概念,并进一步挖掘之、阐释之、提炼之、升华之,并使之蔚然而成体系。相信如果抽空阅读了此书,我想你不会说我这是溢美之词和吹捧之语。

你想想,能把五谷杂粮、百果菜蔬、鸡鸭鱼肉烹制成世界上品类最为繁多、花样最为丰盛、色系最为美艳、味道最为鲜美的“中国菜”,不是需要辛勤的劳动、多方的钻研、科学的精神、精湛的手艺、高超的智慧吗?试想世界上又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能够像我们中国人这样,把一日三餐做得如此赏心悦目如此丰富多彩呢?以前,我虽然少有在文化的层面思考美食问题,但多年来我就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老说中国人有这个发明那个创造,其实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就是中国美食。它不仅养活了中国人民,让中国人民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得以享用更多的美食,也让世界美食之苑因为“中国菜”而更加丰富多彩。美食是足令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一件“美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美食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孟子有曰:“食色,性也。”李继强老师的《食见生活》似乎将“食”从“性”中超拔了出来,而至于“美”与“哲”的高度。借用李继强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会吃才会生活,相信生活因美食而美好。”

(长江日报记者余坦坦)

【编辑:张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