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药乡“药”香千年│“草根+科技”会长出什么?——中药科技进步的磐安实践

开篇语: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是“中国药材之乡”,拥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和最主要的中药材集散地,闻名全国的“浙八味”中有五味产自磐安。近年来,伴随高质量发展进程,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断深入,磐安县以“中医药”为抓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探索“配制”富民强县的“磐安良方”。

在2022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即将举办之际,新华网联合磐安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千年药乡 药香千年”系列策划,带您一起走进“中国药材之乡”,触摸它的脉搏,见证它的嬗变。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是浙产道地药材最重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中药材是磐安的最大优势,中药材产业是磐安县生态富县的重要依托。经过多年耕耘,磐安中药材在数字赋能、质量兴药上碰撞出“草根+科技”的火花,助力中医药从一株“小草”成长为一大富民支柱产业。

磐安是“磐五味”道地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业是最有发展前景和希望、最具创新基础和基因的产业。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经济总量占全省0.17%的磐安,中药产业产值在全省、全市占比达9.5%和59.4%;全县中药材产值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11%;全县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悠久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国药材之乡”声名远播。

在中药作用不断凸显的今天,磐安有责任更有能力扛起振兴中药产业的大旗。2018年,磐安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使用。四年多来,磐安以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在“科技兴药”上成果颇丰:累计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项目67项,争取财政经费1812万元,企业投资超5000万元;开展道地药材标志性成分及性状特征研究,参与制定浙产道地药材团体标准14项,建立包含158项标准的中药材生产技术体系,开发中药健康类新产品110余种……

在去年召开的全县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大会上,磐安明确将“打造全国中药产业生产研发新高地”写入《磐安县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中。不久后,“科创中国”赋能地方行的首站落地磐安,主题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从更高层面上对磐安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剖析和指导。

在同年举行的中医药创业创新大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人才又贡献了数十个中医药相关项目,涵盖现代微生物技术、中药质量检测、康养服务等多个领域,为磐安中医药科研、推广、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

在浙江大晟药业有限公司的工厂化培育基地里,一排排白色架子上摆放着培养盒,一株株冬虫夏草已经破土,即将进入采收期。“通过科技手段模拟冬虫夏草在高原的生长环境实现工厂化培育,这样的成功案例,全国只有两个。”博士后曹剑说,“一年虫,一年草,虫、草滚动培育,目标是明年开始批量化培育。”

大晟药业的工厂化培育虫草,是科技加持中药材产业的生动例证。现在,磐安有中药生产企业249家,通过药品GMP认证的饮片企业7家,承担省级以上中医药科技项目23项,为全省最多,初步形成了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康养产品俱全的中药制造产业体系。

远山如黛,云雾似幻,秋雨浸润下的新渥,药香阵阵。每年的10月前后,是新渥街道药农的农忙时节,药农们都在忙着播种浙贝母。“现在规模化种植贝母,高科技帮了大忙。”药农陈红手指田垄边的一盏盏像小路灯的设备,“紫外线诱虫灯省去了驱虫的麻烦,种出来的中药材更生态。”

陈红指的高科技,远不止诱虫灯这一项。她掏出手机展示了一笔最近成交的订单,“还没种下去呢,明年的货就有人订走了。”数字化应用“浙药通”显示,一家中药企业在“云端”预定收购了1000公斤浙贝母。陈红滑动手机页面,种植基地照片、温湿度参数、产品检测结果等数据一目了然。

这是磐安自主探索研发的中药产业大脑。在数字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下,围绕生态种植、规范加工、数字流通、全程追溯四个重点领域打造的这套数字化应用,入选2021年度省级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金华市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

如今,磐安的中药材种在地里、长在“云”上。今年上半年,磐安在去年数字化改革成果基础上,经迭代升级和增量开发,上线了中药产业大脑。全县7.26万亩中药材种植地块、4.8万余户种植户信息,以及主要中药生产企业的数据已全部上“云”。

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已从一株“小草”渐变成为百亿级强县富民产业。磐安作为山区26县之一,立足县情,坚持中药材“一县一业”,以产业提质增效为核心,坚持数字赋能、质量兴药,以数字化改革引领中药材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和应用,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山区实践样板,走出一条“生态富县、生态富民”之路。(朱霞 杨萤萍)

编辑:董科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