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德技并修的红色文旅人才

  近10年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扎根长沙这片红色沃土,始终把红色文化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旅游兴盛,红色文旅人才需求旺盛,学校紧密对接红色文旅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文旅类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确立了培养红色文旅人才的目标。通过10年的深耕细作,走出了一条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德技并修红色文旅人才的新路子,构建了以红色为底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滋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地方文旅产业的“追梦人”。

  协同推进,构建了富含红色基因传承的特色育人体系

  将红色育人贯穿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始终,构建了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文旅类专业学生申请入党率达99%以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在全省稳居前列。

  形成了协同融通的党建引领体制机制:建立联动融通的协同机制,构建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联动、部门协同的红色育人工作体系。完善基层党建考评机制,把红色文化育人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考评的重要内容。坚持高位推进,党委书记袁义和将《聚焦“三湘”特色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作为开局项目,全面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三位党委班子成员带领党员师生开发《<义勇军进行曲>:不朽的旋律•复兴的号角》等红色党课,在师生“七一”汇演中受热捧。

  构建了富含红色文化育人元素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把红色文化育人要求嵌入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红色文化和旅游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课程体系中,聚焦红色文化转化为文旅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开设《湖湘红色旅游》等课程,健全了红色文化专业育人课程体系。在质量评价上,通过在专业课程考试中渗入红色文化知识考题、建立德育学分银行等方式,建立多元多维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打造了一支德技并重的“红色导师”队伍:聘请省政府参事张志初等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指导,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红色导师”队伍。先后派遣谢敏等团队教师到红色基地和疆藏等地高校挂职交流,提高团队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用好中特研究基地、红色文化育人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提升了团队的理论水平。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立项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在国赛中摘取1金1银1铜,在省赛中斩获11金,《湖湘红色文化转化为旅游类专业育人资源的研究与实践》获评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搭建平台,挖掘开发丰富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

  实施“三个一”工程,为开发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搭建了优质平台,提高了红色文化的专业育人实效,培养了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韩琦等一大批扎根长沙红色文旅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成一个“红库”:坚持“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和“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围绕红色文化进校园、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课程思政素材、社会培训考证等内容,建成以“一平台两馆三院四中心一殿”为总体框架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目前,资源库建有红色育人素材5232个、红色在线课程176门,除满足本校育人需求外,有1093个兄弟院校学生参与学习,在线用户达45574人。

  编好一套“红材”:开展红色文旅产业需求调研,精准研判红色文旅人才需求状况,推动供给侧“三教”改革,实时调整课程标准等内容,以三年课改行动计划为契机,聚焦红色育人,完成《湖湘红色文化》等10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立足湖南这方红色沃土,依托红色教学资源库,组织编写了《湖南红色文化概论》《100个红色文化景点现场教学微课程》等5本红色文化校本教材,解决了红色育人教材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建好一批“红地”:以共同开发红色课程等“5个共同”为基本框架,与中共长沙历史馆等10个红色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红色基地以“传帮带”等形式每年培训学校学生600多人,每月开展“开学红色第一课”等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十八洞村、浏阳苏故村为基础,校企(地)共建2个乡村振兴研学基地,让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中赓续红色血脉。师生帮扶浏阳苏故村被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62次。学生暑期“三下乡”作品《花明楼志愿服务》在“我是长沙推荐官”短视频大赛中获佳绩,并在长沙市农民丰收节现场进行展播。

  大胆创新,“三思”改革落实红色育人

  以课改三年行动计划和思政“十大工程”为抓手,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的“三思”协同育人模式,文旅专业学生思想素质和职业技能显著提升,有30%以上毕业生到地方红色文旅产业一线就业。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有深度:将红色文化育人融入思政课“四化”改革,以红色为底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立项为省高校首批思政“金课”,红色思政课案例入选国家质量年报和省级思政精品案例。创新红色微视频比赛等“四微”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湖湘红色文化为载体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等学习成果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中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

  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有温度:以长沙10个校企共建红色基地、2个乡村振兴研学基地为基础,收集和整理全国各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解决了“原料”供给不足的问题。依托红色文化育人研究院和省级红色资源库等平台,对5232个素材进行分类研究,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专业育人”资源。用好课程思政建设中心,开展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育人机制等研究,明确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路径。《导游实务》等2门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案例,1门课程立项为省级楚怡课程思政示范课。

  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思政有效度:突出“三湘”特色,发挥干部、教师、学生榜样等6支队伍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育人融入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日常思政育人活动,打造了“八红”“先锋故事会”等活动品牌,擦亮了“服务全国两会”“铿锵玫瑰”“淑女学堂”等传统品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学生熊一郎受邀在《百年党史“潮”青年》节目中讲述《美丽的“大眼睛”》故事;旅游专业学生组建的“红小团”宣讲团在街道乡镇开展红色宣讲好评如潮。

      (文/ 曾永强、匡芳、李毅格、王闻扬、汤佛、林展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