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孙贻荪:一本人见人爱的“斑斓志”——读蒋蓝《成都传》

文/孙贻荪

在无数热切目光的期盼中,蒋蓝的《成都传》问世。犹如一位久负盛名的明星闪亮登场,博得一片掌声。新书分享会的掌声此起彼伏。

百忙中,蒋蓝拨冗把沁着油墨馨香的两卷《成都传》送到我的手中。这是我今年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的藏书不多,设有两个“专柜”:一个“专柜”是老友流沙河的作品,另一“专柜”则是蒋蓝的作品。他从199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中国诗音》起,每出一书都亲自送我手中。我和他数十年忘年交的友谊之路,是他一本本心血之作铺就的。

收到《成都传》,我激动不已。近年来,我已改掉晚上挑灯看书的习惯。为消磨时光,改为陪老伴看情感剧。然而,收到《成都传》,我却抑制不住要看,有点像小时候偷吃糖果的乐趣。幸好成都关爱老兵志愿组织送来一盏精美台灯,灯光柔和不伤眼。独坐灯下阅读,忘却了时间,直到老伴敲书房门喊“该睡得了”。

是夜,我梦回自贡。一群本土作家在釜溪河畔的王爷庙茶楼喝茶谈心。它是市盐业博物馆与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星期六作家茶谊会”。自贡素有文人相亲的美德,剧作家、书法家、曲艺家中不少人自动聚拢,一时间成为自贡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每逢周六下午,茶香在王爷庙的微风中悠然飘忽,笑语在秋阳里与菊共舞。宁静中,忽见3个年轻人风一般破门而入,其中一个个头很高的人,抱着一大卷尚存余温的报纸,3个人忙着分头散发。展开一看,《天狼诗报》,蒋蓝主编。顿时,众人将惊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当时他约17岁,还是个高中学生。一个学生居然自费办起诗报,这在全国罕见,自贡独有。我忙招呼蒋蓝入座喝茶,他说诗报还没发完,一阵风走了!

梦醒之后,搜索记忆。从这天起,我和他的忘年交,如涓涓细流,从未中断。

翌日,秋阳和煦,继续独坐窗前读《成都传》。好在《成都传》是上下册,我读上册时,老伴就抓起下册读;我读下册,她就读上册。她指着书中插图的照片说,你看,好多都是蒋蓝自己拍的,有些地势很偏僻,拍张照片好不容易。

我笑道,这正是蒋蓝的性格,不吃别人嚼过的馍馍,不炒别人剩的陈饭。不仅照片如此,文字更是如此。正如清代大文学家金圣叹所言:“文字贵在随事笔变,要从一片心地流出。”《成都传》的每行文字,都是从蒋蓝的心地流出,字里行间有故乡盐的芳香气息,有釜溪河上的波光。

人贵自知。我虽忝列作家行列多年,文学理论却是弱项。因此对《成都传》只能说些心得,虽是一鳞半爪,却也是从心底流出。

厚积厚发。这是我在这里生造的一个词,请勿见笑。厚积薄发出自苏东坡的笔下,他赞誉朋友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成就了一个成语。读了《成都传》,觉得“厚积而薄发”须反其意用之,方是我心中写《成都传》的蒋蓝。

蒋蓝是个知难而上的人,骨子里有股血性和韧劲。在几十年的交往记忆中,尚找不出哪件事他曾半途而废过。为写《成都传》,他做了精心准备。在我心目中,只要他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

他以田野考察的方式四处奔波,先后写出《梼杌之书》《蜀地笔记》《成都笔记》《锦官城笔记》等著作。这是他的厚积。厚积之后而厚发。于是,《成都传》水到渠成,文字从蒋蓝心底喷涌而出,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穿透古今。

史家之绝唱。中国的史学著作向来汗牛充栋,但有的著作往往令读者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无非是:在故纸堆中寻寻觅觅,拾人牙慧,东抄西摘连缀成篇,却读之索然,最后沦为文字垃圾;或罔顾史实,添枝加叶,把严肃的历史弄成低俗演义,终于被人贻笑。这两者,皆为蒋蓝所不齿。

他深知“认识巴蜀,认识成都,尤其需要眼光、眼力、眼界”。他为《成都传》定下极好的坐标:呈现一座大城首领西南的城市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而重要历史人物的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也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相信细心的读者会从书中有所领悟。

让历史复活。蒋蓝有笔如犁,插入到古蜀鸿蒙历史地层深处,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一“犁醒”。在这之前,这段历史似乎被蒙上一层薄雾,忽隐忽现,难窥真容。直到蒋蓝精心进行田野考察,足迹所至,拍摄了许多实物照片,加以小心求证,才有了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如望丛二帝,向来都说他们君臣如手足,蒋蓝却发现他们之间的罅隙,罅隙深处隐藏着“望帝春心托杜鹃”的隐痛。蒋蓝道出历史真相,虽只一句话,实乃春秋笔法,不为尊者讳。

所以说,《成都传》是一本人见人爱的“斑斓志”,因为他把许多历史都唤醒了,写活了,让读者有“神明殊胜”的感觉。如杜甫居住在草堂,生活究竟潦倒到什么地步,他写了一个细节:当时成都养蚕业兴盛,几乎家家养蚕缫丝,遇有邻人卖丝,杜甫家人向邻人讨要了一束。这个细节写得太好了,读了不禁为这位曾经的左拾遗官员心酸。

《成都传》是一部博古通今的“天与地、人与物的命运之书”,这一幕就上演在名曰成都的这个舞台上。我读到它,是生平之幸。希望身在成都的人、怀念成都的人、向往成都的人,都能读一读。

书名:《成都传》

作者:蒋蓝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