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近百名小记者到盐都农科所—— 学种小麦开启“农耕研学之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大家都知道这首古诗,可我们平时吃的面食是如何来的?很多小记者也只是略有耳闻。11月6日下午,对于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近百名盐城晚报小记者来说,是特别快乐而有意义的。因为这天下午,他们参加了盐城晚报组织的小记者秋种特别活动——“农耕研学之旅”,小记者分乘两辆大巴车,一路欢歌来到盐都农科所,学习了解小麦知识、深入田间种麦子,体验农耕的乐趣,在劳动中感受粮食的珍贵,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幸福。

车子一到目的地,小记者们就被眼前的一块块插有科研标识的田地吸引。盐都农科所负责人郭红前来把小记者带到科研办公楼,指着墙上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一一介绍,小记者听后感慨万千。随后,在会议室,郭红还向小记者们介绍了盐都农科所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小麦的播种方法,并让小记者们观看了小麦生长过程的专题介绍视频。三(1)班张芷瑶小记者看后感慨地说:“小麦的生长原来并不是简单的事。一粒小麦要变成许多小麦,要经过播种、生根、发芽、长叶、灌浆、成熟到收割等一系列过程,所以我们更要爱惜粮食!”

听了介绍看了视频,到了小记者们亲自种小麦的环节。在科研大楼门前的广场上,小记者们每10人一组,分成十个组,每人领一小袋麦种,每组配一位农技员和带队老师,然后兴致勃勃奔赴田头。

种麦子是个技术活,小记者们不能像撒普通种子那样自由发挥,必须按农技人员的指导每隔10厘米左右播撒一粒种子,不能乱撒,必须一粒粒、一行行细心播种;有的小记者因弯腰时间长,干脆蹲着播种,竟不成直线,技术人员及时纠正;有的小记者,还用纸包一点麦种,说要带回家种花盆里,等着观察麦子的生长过程。

在这块农田体验区,技术人员耐心指导,讲述生动形象,小记者们对小麦的习性有了更多认识。播种子,盖泥土,场面真是热火朝天,通过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小记者们获知,种子只有播种进泥土里,通过灌溉、施肥、防病害,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看着一颗颗“小胖子”埋进土里安了家,等待着生根、发芽、成长和收获,小记者们满满的成就感,一张张开心的笑脸,透着喜悦。

从课堂到田间,从书本到实践,从视频播放,到技术人员现场手把手指导,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小记者们学到农耕文化知识,还能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劳动本身的价值,真正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自己亲手播种,必将收获希望。这种收获是在书本上、教室里都无法获得的。

“城里长大的小记者们,不懂稼穑,不少人参加此次活动前从来没有见识过春耕秋种,甚至有的孩子连农村都没去过,报社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城里的孩子知道粮食是怎么长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农民劳动的不易,从而懂得要珍惜粮食,这很有意义。”郭红说。小记者通过劳动实践认为,这个秋种活动,不但学会了如何种麦子,还初步了解了小麦的播种、施肥和生长周期。表示自己今后要以实际行动多参加劳动锻炼,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做一个爱劳动、爱父母、爱老师、爱学校的好学生,长大后建设美好家园!(撰稿 | 洪为亮 摄影 | 张一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