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方舱医院里的真实生活

 

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起初的忙乱是无法避免的,但淡定与从容也会迅速回归。

时间慢下来了。在广州方舱医院里,大家找到了不同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重新找回内心的秩序感与安全感。

卖卤菜的吴大姐,来广州已经有四五年,刚被确诊为阳性时,心中恐慌得很,生怕自己过不了这一关。但真的到了方舱,她心态就平和了。在这里,她重拾阅读,“一天两天就读完一本书”,最喜欢其中一本张爱玲的传记,她说,“这本书写了一个女人一辈子不容易”,同为女性,张爱玲的坚强,她甚为欣赏。

初中毕业的莫先生,虽然学历不高,但酷爱书法,喜欢练字。在被通知要到方舱医院隔离治疗时,他还不忘捎上纸笔墨。在床边,他研墨、摊开宣纸,写起了毛笔字,在方舱里构筑起自己的一片宁静与满足。

在这座感染者和医护人员组建的临时家园里,温情与善良在时刻流动。

这里流动着对医护人员的感谢与理解。对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付出,大家可能不会常挂在嘴边,但都了然于心。感染者郑先生说,有什么跟医护人员说,都能得到及时解答,“他们把饭送到床边,再三确认我是否已经吃饭”。 谭女士说,自己床位能看到他们一天24小时都有人值守,“好辛苦”。

这里流动着对别人的同理心和善意。张先生入院时,方舱医院里工作人员人手较为紧张。他看到只有5个志愿者在帮助派发饭盒,就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天打扫卫生间、派发盒饭。不知不觉之间,这支由舱内“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慢慢壮大,没有人怕吃苦,也没有人怕脏。

这里流动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向往。谭女士是个年轻小姑娘,做了不少兼职赚钱,记者遇到她时,她正在小本子上记账。她说因为疫情,自己瘦了10斤,出去以后,就要拿自己赚的钱“大吃一顿”。有一位女孩,坐在床上刺绣,已经绣了几天了,刺的是憨态可掬的招财猫,万福金安四个字就是她对未来的期许。

方舱医院里,流动着百态人生,也流动着人间温情。在这里,陌生人的生活产生了短暂交集,相互取暖中共同渡过这一道难关。走出方舱后,生活继续向前。

【文字】黄锦辉 李秀婷

【摄影】徐昊 张梓望

【剪辑】许舒智

【海报】潘洁 谭唯

【校对】刘珺

【审核】张由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