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梅江区: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梅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拍摄:李龙 叶嘉瑶 管燊 剪辑:叶嘉瑶 审核:张贝婕)


▶书记访谈

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梅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日前,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接受梅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畅谈梅江区如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开创各项工作发展新局面。

△市委常委、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接受市媒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梅江区如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梅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陈金銮(以下简称“陈”):梅江区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

一是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大意义。全面系统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领导带头,领学促学督学,抓实抓细学习培训、集中宣讲、新闻宣传等各个环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

三是以更实举措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梅江区转化为生动实践。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逐条逐项细化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重要观点、重要任务、重大举措,形成配套目标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梅江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梅江区结合自身发展优势与积淀,不断积蓄奋进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记:您刚才提到,梅江区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应该如何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兴实体、促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开创梅江区各项工作发展新局面?

陈:梅江区把全面参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重要工作、作为梅江区未来发展的“牛鼻子”,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抓融湾、兴实体、优环境。

一是蓄势聚力跑出融湾“加速度”。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互联网、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产业,强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和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15家招商投资顾问单位和招商推介、招商中介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争取更多资源要素、重大项目、产业平台落户梅江区。

二是集中攻坚“打粮食”项目。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深化梅州经开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博敏、盈华等“打粮食”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印制电路板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面参与中心城区南部产业新城建设,发挥江南新城基础完善的优势,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增长极。结合预制菜产业,打造集食品加工、制造、冷链、工业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区和新兴产业聚集区,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数字政府”、科技创新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素市场化配置、市场出清等体制机制,推进“证照联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梅江区在盘活城乡资源、提升城市品位、加快乡村振兴等方面,以一系列务实之举,让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实效。接下来,梅江区将如何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陈:梅江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县域振兴,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走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产业振兴为根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光伏产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体验式农业等新业态,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农田水利、水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五小园”,打造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二是以“绣花功夫”打造让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推进“三旧”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一城两坊”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在网格划分科学化、网格队伍标准化、网格职责清单化等方面积极探索。

三是擦亮“生态底色”绘就绿色发展新篇。全面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作,高质量建成50公里梅江碧道。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建立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现场走马

以真抓实干“速度”提振发展“热度”

寒潮击退了绵延已久的暑热,却也更加彰显出梅江区加快振兴发展的“热度”与“速度”。俯瞰梅江区,项目建设势头正劲,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日前,记者走进梅江区重点项目现场、美丽乡村等地,感受蓬勃向上的力量。

在广东盈华年产4万吨高端铜箔项目一期生产车间,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玫瑰金色铜箔沿着巨大轮轴滚卷而出,一台台高端精密的机器正代替人工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和产品运输。“高端铜箔项目一期自今年9月28日试产以来,生产设备有序调试运行,订单饱和,预计2023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同时,项目二期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2023年底试产。”广东盈华总经办主任魏福莹说。

△广东盈华生产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观察铜箔生产情况。

在全力以赴推进项目一期满产满销和二期建设的同时,广东盈华持续加强高端铜箔领域的研发创新攻关和技术人才培养,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嘉应学院成立产学研平台,促进应用型技术研发和创新,在铜箔产业赛道上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个个打基础、利长远的“打粮食”项目陆续落地建设,一个个敢创新、聚人才的龙头企业,为梅江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重要要求相吻合。梅江区的发展质态,在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突破中悄然换挡。

走出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驱车行驶几分钟后,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远山、流水、白鹭、青瓦、白墙,行走在西阳镇阁公岭村,仿佛置身一幅意蕴悠长的乡村画中,艺术大师林风眠忆家乡的诗句“片片浮云处处诗”,成了现实中可见的“诗情画意”。

△西阳镇阁公岭村走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阁公岭村紧抓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契机,活化利用名人资源,擦亮绿色生态底色,通过拓宽主村道、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加装太阳能路灯、打造兼具风眠画意和客家元素的特色民居等措施,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文旅融合,联动周边的将军阁村、直坑村等,将各景点串珠成链,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来。

乡村要振兴,不仅要让农村美起来,还要让农民富起来。阁公岭村积极推广“稻虾共生”立体种养模式,每亩稻米产量相比于传统的水稻种植能够增加约100斤、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该村利用村集体公共部分屋顶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预计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阁公岭村经济联合社还入股梅州市西阳山水文旅公司,以‘抱团’形式推动文旅、生态循环农业、光伏发电等产业提质升级,进一步促进富民兴村。”阁公岭村党支部书记钟惠琼说。

走进梅江区水产产业园的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拉网收鱼,不一会儿,便捕捞了上百条肥美的草鱼。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客都草鱼”经过称重、分拣后,以最快的速度被运往市场,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梅江区积极抢抓机遇,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体系,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孵化、养殖、销售、休闲旅游一体化的水产养殖业,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依托水产产业园推进水产全产业链发展。“梅江区水产产业园按照‘一核五区八中心’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力争建成以四大家鱼和特种龟鳖为主导优势产业,集‘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流通+休闲旅游’全产业链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全区打造水产品高质量加工中心。”梅州市水产协会秘书长林伟强说。

△梅江区打造孵化、养殖、销售、休闲旅游一体化的水产养殖业。

锚定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在“新引擎”助力下,梅江区将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积淀,不断积蓄奋进力量,用实际行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梅江篇章。

▶精彩故事

高效服务架起优商利企“连心桥”

走进梅州鼎泰年产220万平方米高端电路板项目建设现场,各项工程正按照建设计划加速推进。“我们这个项目从启动到完成开工前审批,时间仅用了3个月。从成功竞拍项目用地到办好施工许可证仅用了20多天,项目开工前的审批创造了‘梅江速度’。”梅州鼎泰电路板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钟奕平说。

△鼎泰电路板从一家小加工厂起步,逐渐成长为高端印制电路板企业。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温度计和晴雨表。过去由于土地资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鼎泰电路板公司也曾遇到发展瓶颈,甚至只能向外地延伸发展触角。如今梅州坚定吹响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号角,该公司马上建设年产220万平方米高端电路板项目。

谈到项目短期内快速实现落地开工,钟奕平感慨地说道,审批时间从以前的至少10个月到如今的3个月,该审验的程序一个都没落下,高效周到的服务让企业看到了梅江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也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20万平方米高端印制电路板,年产值可达25亿元,年税收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超1000个。”钟奕平说。

文/梅州日报记者:张莹娜

特约记者:钟戈  钟伟才  陈绮冰

图/梅州日报记者:高讯

编辑:张晓珊

审核:张英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