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长泰区:两社“联合”打造“钱”景产业

□ 本报记者 王 蕾 通讯员 张建辉

上蔡芭乐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采摘番石榴。

张建辉 摄

傍晚时分,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上蔡芭乐专业合作社的番石榴生产基地里,合作社理事长蔡龙发正与社员一起,把一箱箱番石榴搬上货车。虽已入冬,蔡龙发却大汗淋漓。“这车番石榴正准备运销泉州市场,合作社今天装车运销省外市场的番石榴已超过5吨了。”蔡龙发告诉记者。二十多年如一日,蔡龙发把村里及周边乡镇农民生产的番石榴等水果销往广东、上海、北京、香港等全国各地市场,把农民种植的水果卖出了好价钱,带富了合作社社员,也推动了村里番石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的上蔡村,数千亩的农田里只种水稻,农民们起早贪黑,辛劳耕作,但水稻产出效益低下,一年下来农民也挣不到几个钱。2002年,蔡龙发发现市场上的番石榴很畅销,价钱又好,他就把自家10多亩的农田由种水稻改种了台湾优良水果品种番石榴。刚开始种植,他哪里有经验,种植的番石榴不仅产量低,更谈不上销售收入了。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2006年自家种的番石榴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我家10多亩地的番石榴总产量5万多斤,总收入达4万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笔小收入!”回忆起当年的丰收景象,蔡龙发依然激动不已。

尝到了种植番石榴致富的甜头,当地的村民都开始跟着他学种番石榴。在蔡龙发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番石榴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很快就在村里及周边村庄形成了200多亩的番石榴种植基地。

规模经营确实增加了收益,但在流通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蔡龙发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农民作为一个个个体单打独斗的弱势和缺点。“只有通过联合抱团取暖,才能赢得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才能满足广大市场对量的要求。”他说。于是,在长泰区岩溪镇供销合作社的牵头领办下,2012年10月,围绕种植优质台湾番石榴产业,蔡龙发联合上蔡村20多名农民一起登记注册了全村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蔡芭乐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400多亩。合作社采用“流通大户+合作社+农民+绿色水果生产基地”的运作模式,以农民持续增产增收为目标,把发展特色番石榴产业作为村民增产增收的突破口,推进生态生产基地建设,培植品牌产品,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在合作社的带动和辐射下,全村番石榴的种植面积已由当初的2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2000多亩,已有100多名农民加入了上蔡芭乐专业合作社。10多年来,由合作社经销的上蔡村及周边的枋洋、武安等乡镇农民生产的番石榴近万吨,累计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

发展产业,供销合作社有优势。作为连接政府与“三农”的桥梁与纽带,供销合作社有技术人员,有销售渠道,有大家认可的品牌,而村“两委”有组织优势,如何和建制村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服务乡村振兴,又能壮大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实力,是当下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2018年4月,长泰区供销合作社在与石铭村“两委”多次沟通后,签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共同成立联合社、共同建立新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等,来增强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

当年7月12日,长泰区安尚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石铭村成立。由岩溪镇供销合作社领办的7家专业合作社与石铭村创办的9家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1200万元,成为了联合社的首批成员,蔡龙发被推选为联合社副理事长。

蔡龙发认为,成立联合社的一大好处就是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多了。“有了联合社,我们可以信息共享,互通有无。比如,别家的农产品不好卖,我这里有渠道就可以帮着卖;或者我的农产品供不应求了,也可以到别人家拿货。”他说。

联合社的成立确实让农民感到收益颇多:联合社成员之间的资金互助可以解决成员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通过从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公司集中采购成员所需的化肥等生产资料,大大降低了成员的生产成本;通过注册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化经营也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由16家成员组成的安尚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覆盖了当地蔬菜、水果、中草药材、茶叶、食用菌、鲜切花、畜禽等不同产业,现有社员600多户,带动和辐射全镇农户1万多人。

如今,蔡龙发说,上蔡村番石榴种植的道路越走越宽,他想让合作社社员收入成倍增长的梦想也实现了。“今年合作社400多亩番石榴喜获丰收,总产达240多万斤,总收入可达350多万元,纯收入140多万元。今年秋冬这季番石榴自10月1日采收以来,每天销售量达1万至2万公斤。预计番石榴采收将到明年春节前结束,可为合作社每个社员增收12万多元,比该村全村人均年收入高出了10多倍。”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特殊时期的人流、交通、物流管控对区域性农产品销售带来挑战。往年都处在销售旺季的番石榴、青枣等水果有可能烂在树上,农民忧心忡忡,恐慌情绪加剧,如果不及时销出,会对果农全年的生产和增收造成影响。

今年年初,在岩溪镇供销合作社门市部的收购站门口,戴着口罩的农民正忙着将一箱箱水果搬运装车。走进收购站内,番石榴、柚子、百香果、青枣等各种装箱水果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准备销往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市场。但由于疫情影响,各种水果市场销售冷淡,蔡龙发不得不以低于去年的正常销售价格出售。

“虽然销售形势不好,但我们合作社以跟往年一样的销售价收购社员的水果。在分文没挣到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拖欠我们一分交售款,合作社还倒贴了不少装载费用呢。”上蔡芭乐专业合作社社员陈景兴说。

“当时正值水果销售的关键时期,如果社员的水果销不出去,就会影响他们全年的收入。所以明知亏本我也要保证足量按时收购,这样才能让社员稳住面积,保证收入。”蔡龙发说。

疫情期间,上蔡芭乐专业合作社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搭建平台收购番石榴等农产品,携手电商拓展“网上购买”服务功能,并和多个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紧急协商,通过采用网上订单和流通经销两个渠道的销售方式,每日帮助果农销售上蔡番石榴、柚子、百香果、青枣等水果20多吨,直供厦门、泉州等地市场,在困难时期给果农们吃下“定心丸”,也最大限度地为周边中、小城市提供服务,满足市民需求,为果农及周边城市解了“燃眉之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