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淘金” 温情相伴

“听说海南气候比我们临泽好,干的活和家里边差不多,活也不累,两口子还能在同一个基地上干活,一个冬天能挣不少钱呢!”刚报名参加“候鸟式”产业工人赴海南务工的板桥镇古城村村民汪涛笑着跟记者说道。随着临泽县一批批“候鸟式”产业工人在海南稳定就业,越来越多像汪涛这样冬闲在家中的群众带着亲人的嘱托和希望,怀揣自己的梦想,向着“春天”出发。

“一路上有人保驾护航,很安心!”

“我们有专车接送产业工人奔赴机场,到了海南也有专人帮他们办好入职手续,安排好住宿,确保我们的产业工人安全抵达上班。”临泽县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道。

“一路上都有人照顾我们,从临泽出发全程陪我们到厂里面,并安顿好,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能够安心、安全务工,真的很感谢政府。”来自倪家营下营村村民缪自万满怀感激。

为确保输转工作有序推进,临泽县召开“候鸟式”产业工人输转工作座谈会,制定《临泽县“候鸟式”产业工人输转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劳动力,每人给予一次性交通费补助1000元,对输转到三亚市稳定就业的脱贫劳动力每人再给予600元一次性交通费补助,充分激发产业工人就业内生动力。

“有他们在这边,很暖心!”

鸭暖镇白寨村村民徐华秋收结束后就一直闲在家中,得知赴海南务工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现在他已经在三亚务工两个多月。“在这边挺好的,负责联系我们的干部经常来看我们,遇到什么问题,一打电话他就想办法帮忙解决,有他们在这边,很温暖,让我们在外乡也有家的感觉。”徐华说。

据鸭暖镇务工人员工作队队员朱建奇介绍“鸭暖镇对海南‘候鸟式’产业工人工作高度重视,安排我留守海南,全程做好务工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跟踪解决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疫情防控、食宿方面的问题,确保我们的农民兄弟输得出,稳得住。”

临泽县选派优秀科级领导干部成立考察先锋队前往“探路”,开展实地走访考察,初步建立起了临泽县南繁基地“种业之家”,积极与用工企业对接,为已输转的工人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拓展劳务基地、做好产业工人中转以及在琼工作期间的心理辅导、矛盾问题化解等工作,成为工人们的“贴心人”“娘家人”。

“赚钱的同时还能学技术,很贴心!”

蓼泉镇新添村村民段兆军以前是个中级农艺师,经常利用自己专业技术为村民讲解温室的种植管理技术,趁着这次务工机会,他希望在三亚能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更好的为村民服务。“他们第一批去海南的人说那边种植技术和条件都很好,同样是种玉米地,想看看和我们干活有什么不一样,好好学习一下。”段兆军说。

“蓼泉镇真正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输出海南三亚,在有效增加群众务工收入同时,通过培训学习,提升产业工人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开创全镇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蓼泉镇务工人员工作队队长杨娇说。

自“候鸟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临泽县深入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围绕玉米制种及康养服务等特色产业,强化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县内民办培训机构、临泽县职业教育中心等培训平台作用,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今年以来,临泽县委、县政府积极与海南三亚市衔接,充分利用两地气候差异和同属于国家重要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以及用工特性,创新合作模式,探索推出“候鸟式”定向输送就业形式,将我县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候鸟式”产业工人输出赴外务工,在有效增加群众务工收入、缓解三亚等地用工短缺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将海南三亚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理念引进来,实现临泽与海南三亚市优势互补。至目前,已多批次输转100多名“候鸟式”产业工人赴海南三亚务工。(汪永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