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国宝61丨西周应国铜兽面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面具,是雕刻和绘画结合的艺术。其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由最早的石逐渐扩展到了木、铜、漆等材质。

出土于应国墓地的西周应国铜兽面具,面阔长18.2厘米,宽15.2厘米,厚3厘米,重412克,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面具正面向上隆起,呈耸角兽面形,背面相应凹陷。兽面头顶有粗壮双角,角顶端如菌状;面部有双眼暴突,目中心为透孔;前额中部有一菱形凸饰;鼻部凸起似人鼻;口旁一对弯曲的獠牙。

青铜兽面具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系戴于死者面部.使死者在阴间得到保护,或者用来保存死者的灵魂;二是祭祀场合或宗教仪式中的辅助用具,用来沟通人神或天地。这件铜兽面具呈现出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是当时的统治者为巩固其地位和利益而臆造出来的标记。

本栏目每周二、周五刊播

指导单位:河南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

技术支持:北京森泰英睿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与制作:王文析、苏一飞、翟超、赵磊、孟云涛、张辽、赵淼淼

馆方支持:靳花娜、王杰、巩镭、方靖媛、刘秋阁、党勤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