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催开“非遗花” 新绛用税力量撬动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纪实

仲冬时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绛州鼓乐团团长杨丁洪与鼓手们们商量着鼓乐的新节目,在每一个身形台步上都反复斟酌着;中国绛州澄泥砚文化园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蔺涛又带着一批访客来参观,为他们讲述绛州澄泥砚的“前世今生”;而在北张石雕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家玉顺正在雕刻着一块精美的石头,叮叮当当的声音,宛如一首致富的歌响彻在寂寥的时空。

绛州鼓乐、澄泥砚、石雕……,在山西省新绛县,一项项沉寂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被“唤醒”,更滋生出蓬勃的生命力。谈到这些变化,这些非遗文化传承人纷纷说:“多亏税务部门的帮助,才让我们走出困境,焕发生机。”

税助鼓乐登央视

今年9月份,绛州鼓乐团受邀参加央视《乡村大舞台》“丰收集结号”竞演比赛,他们演奏的《龙腾虎跃》以欢快的节奏、精湛的技艺赢得100大众评委中96票的首肯,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央视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参演资格。团长杨丁洪感慨地说:“绛州鼓乐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

绛州鼓乐团自1988年创立以来,率先将民间锣鼓推上国内外舞台,在全国性的锣鼓擂台赛上连折桂冠,受到舆论界和观众高度赞赏和好评。但尽管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世界人类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等响亮名号,但该团依然得为自己的生计而打拼,依然入不敷出,收入只能够发工资,

税务部门入驻该团后,经过调查,鼓乐团连起码的记账核算都没有,财务管理较为混乱。新绛县税务局主动帮其建立财务制度,辅导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使之财务管理逐步走上正轨,渡过了困难期 。

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及爱心企业的不断支持,该团经济状况有了大幅度好转。税务人员随即上门为他们讲解政策,指导他们将国家用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所有税费优惠政策捆绑使用,该减免的减免,该缓缴的缓缴,为其发展营造了极大的空间。

该团借此机会,新排练了一些诸如《杨门女将》、《关公出征》、《普天同庆》等新曲目,再次燃爆市场,撩红国内外,成为许多城市重要节庆及旅游圣地开业剪彩的首选节目。

从艰难拼搏求生存到挺直腰杆闯市场,再到为国家缴纳税款,该团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税务部门如影随形,处处给予政策支持,让这个非遗文化遗产涅槃重生,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杨丁洪团长说:“鼓乐团有了收入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税务部门去缴税,一是感谢税务部门多年的倾力帮扶,二是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税推古砚焕新彩

绛州澄泥砚曾辉煌千年,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然而,其制作工艺却在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多年。如今在新绛县,中国绛州澄泥砚文化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被“唤醒”的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上世纪八十年代,痛心于绛州澄泥砚制法的失传,蔺涛成立了“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从设计图纸、配制原料到雕塑雕刻、窑炉烧制,经过十多年的摸索,终于掌握了各道工序的技术要领,使这一失传的民族瑰宝得以复苏,“绛州澄泥砚传统制作技艺”独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新绛县税务局持续开展非遗行业走访活动,针对澄泥砚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定制帮扶计划,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落实好减税费优服务工作,使非遗行业焕发活力,让纳税人缴费人收获税费减免的真金白银。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蔺涛投资5千余万元兴建了中国绛州澄泥砚文化园,并引导绛州鼓乐、木版年画、云雕、青铜器、宫灯等十余家非遗文化企业入驻文化园区,使之成为集文化交流、非遗展演、艺术展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园区,构建了“文化+旅游”的非遗体验平台,实现了由“观光游”到“文化深度游”的转变。

税奏石雕“致富歌”

北张镇北依马首山,千百年来村民以雕石为业,该镇西庄村的石雕史,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兴盛于明清,自古享有“绛州美石雕”之称。

家玉顺是土生土长的西庄村人,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在新绛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家玉顺创办了新绛县玉顺石雕工艺品有限公司,注册了“绛州玉顺”、“晋辉石艺”、“马首山”等商标。其纯手工打造的各类产品,造型独特而不怪异、雕工精细而不绮糜,既有古老的艺术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艺术风格,多次出口新加坡等地,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盛誉。

在家玉顺的示范带动下,新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北张石雕产业园”,吸引更多的石雕工匠入驻园区,规模发展。县税务局对入驻企业开展个性化辅导,精准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为非遗产业的传承与发扬贡献税务力量。

如今,石雕产业园拥有中小型家庭作坊51个,全村有800余名青壮年常年从事石雕工艺产业,年产值达1亿元。石雕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而且也使老祖宗的工艺传承了下来。

新绛县现有有云雕、木版年画等传统民间工艺品25大类1800余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但这些文化遗产普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境地,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是转型发展的“宝藏类”项目,值得大力扶持发展。新绛税务局负责人表示,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产业化布局,用好用活税费优惠政策,为非遗文化遗产创新提供税务力量。

(卫世新  杨建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