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老石器

视频制作:张璇 徐道树

圆形的石磨,厚重的石碾、石磙,精致的石门墩,这些传统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现代化的金属机械设备取代。被闲置在房檐下、院角落、村路边,老石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老一辈人记忆中的旧物件。对于这些充满时代印记的石器,却有喜爱之人将它们当成了收藏品。海港区石门寨镇石岭村村民刘晓光就是一个热衷收藏老石器的人,他收藏石磨、石碾、石磙和各种寓意吉祥的门墩有400多件。

刘晓光收藏的石磨。

石磨和门墩。

近日,冬天的暖阳照在刘晓光偌大院子里的石磨、石碾和各种门墩上,优美清晰的线条和图案透着古朴之美,又仿佛折射出从前的生产生活场景。“这些石器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大的有一吨半,最小的也有百十来斤。”刘晓光介绍,他收藏的这些老石器从样式、痕迹上判断,很多都有些年头了。

雕花大石槽子。

刘晓光介绍门墩图案上蕴含的文化寓意。

“这个不大的石磨上面雕刻有五角星;这个大石碾盘有近3000斤,是从辽宁绥中用卡车拉回来的;那些雕花精美、不同图案代表不同寓意的门墩有可能是明清时期的。”刘晓光说,门墩上有的刻梅、兰、菊、竹“四君子”,有的刻狮子滚绣球、麒麟送子、鹤鹿同春等,还有的雕刻荷花鲤鱼图案,寓意做官清廉,连生贵子、连年有余,是过去门墩上比较常用的题材。

雕刻精美的门墩。

各种门墩。

除了石磨、石碾、石槽和门墩,刘晓光还收藏有一块捶布石。他说:“在过去,捶布石很多人家都有,但背面雕刻铜钱图案的捶布石,他在十几年的收藏中也还是第一次遇见。背面雕刻铜钱,取‘背’字的谐音,寓意‘辈辈有钱’。”各种寓意美好的石雕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五星石磨。

造型生动的石兔。

刘晓光介绍捶布石蕴含的文化。

刘晓光从小生活在农村,对石器比较熟悉,小时候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磨豆腐,他也使用过石磨和石碾。如今,除了偏远山区的人还在用这些石器加工一些杂粮外,很少有人再用它们了。在一些旅游乡村,则会把这些石器管护和利用起来,作为一道怀旧风景。刘晓光喜欢写字、画画,时常能从这些雕刻精美的图案中找到灵感。他认为这些老石器会说话,每天早上一开门,他都能看着这些老石器,听它们讲述身上流淌着的历史和智慧。

图片由刘晓光提供

记者:张璇 徐道树

统筹:田哲轶 唐晓辉

审核:卢冀明 刘菡

编辑:李志财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