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定要在老家有套房

海报|清凉地儿-了琹 ©

物道君语:

叶落归根,是中国人最大的心愿。老家有房,是我们最后的归宿。

又到一年岁末。

今年你会回老家吗?

曾听过一句话,人生的路有千万路,但是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许多中国人来说,落叶归根,日暮乡关,生活在那开始,也要在那结束,才是一个完整的轮回。

因此,老家的房子,也成为许多人的牵挂,它让我们有来处,有归处,迷茫时有羁绊,不安时有温暖。

青年时老家有房,漂泊打拼,心里就有底。

中国有句老话:“老宅一座,良田三亩”。

家有老宅依山伴水,三分良田自给自足,不管世间再怎么纷乱,最终都有条后路,居有旧屋,食有瓜果,虽然布衣饭菜,也能可乐终身。

老家有套房,就像树木有了根,扎扎实实地扎在大地上。不管以后我们漂泊何处,只要根还留住,就算漂如浮萍,心里也有底,总不至于迷失了回家的路。

图|拟见 ©

之前看过一个关于调查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的视频,世纪初,人潮从各地来到珠三角。

有的是夫妻俩,孩子留在老家,两人在都市里用汗水和劳力,为城市建起一栋栋高楼大厦,攒下十几二十万积蓄,就回老家盖房子,不管回不回去住,都要盖上。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一张张朴实的脸,在镜头面前咧着嘴说:“以后总有干不动的一天,老家盖了房子就放心了”,说这句话时,他仿佛看到房子落成竣工的那天喜庆。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对于从乡村到城市谋生的人来说,在城市立足并不那么容易。当以后干不动的那天,又该去往何处?

可只要老家有房就有家,有家便有退路,心里就有底。进可去繁华之地,埋头苦干;退可隐居老家,余生安稳。

毕竟当万家灯火明时,这人间还有一盏,为你而亮,为你而暖。

图|拟见 ©

暮年时老家有房,归隐养老,小院花草过余生。

以前住在我楼上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阿叔。有天他搬家来跟我道别,很开心地说:“我要退休养老了。”

我原以为他的开心是因为可以含饴弄孙,但其实不是。在广州没亲人的他,暮年最后的归宿,只是他的湖南老家,一个长满竹子的小山村,他回去时正是竹笋最鲜嫩的时候。

中国人暮年的归宿,最理想的从来都是风吹稻禾香的乡村。这是千百年来,一个美丽的田园梦。

图1 2|拟见 ©

网友七月清也曾分享过她的一段经历:她曾遇到一对北京夫妇,两人退休后,在南方的一个镇子起了栋两层楼房子,圈了一个院子。

平日里,就是种瓜种菜,饲花弄草,偶尔去北京陪陪孙子。七八年间,虽然头发越来越白,但是精神却越来越矍铄。

暮年最好的生活,是在故乡养老。

在屋子前种上四季常开的月季,在屋后辟个菜圃,种上青菜茄子,番薯萝卜,再种上爬山虎,等夏天枝蔓爬满屋子。

春天看花秋赏月,夏夜观星冬赏雪。等冬天来了,就搬着凳子坐在墙角,穿着棉大衣晒太阳,旁边小猫也昏昏欲睡。日落西斜,就点上小火炉,煮上自家酿的酒,叫老友过来,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聊聊各自子女,谈谈秋天收成。

老来故乡有套房,可慰这一生苦短。秋叶落入泥土,人心有了归途,才不虚此生。

想在老家有套房,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

年轻一辈的人,或许很难理解父母对于盖房子的执念。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类似的讨论,父母想倾尽所有,在老家盖个大房子。但孩子们总是反对,因为一年只是清明过年回家,盖那么大没有用。而且,孩子想以后定居城市,可以把父母接到城市生活,盖了房子在老家等于没有用的资产了。

图|拟见 ©

其实不是的,对于父母来说,生活在故乡和城市,心情总是不同的。城市适合年轻人,可能不太适合老人,因为当科技开始主导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老人们总是显得有点笨拙和不适应。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学习新的事物了。

今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新闻,老人因为没有健康码,被赶下车,寸步难行;老人冒雨拿着现金去交医保,却因为被拒收......

老家有套房,父母才有最后的归宿。

图|拟见 ©

他们在故乡长大,那里有他们孩提时的乐趣,有青春的记忆和老年的平静。一草一木,左邻右舍和生活方式都是他们熟悉的,至少,面对这些他们不会感到惶恐。

请一定要在老家有套房,那里住着爸爸妈妈,寄托着人生幸福。

过年回家,踏入门槛,一家人围在饭桌上,桌边温着爸爸爱喝的酒,锅咕噜咕噜地煮着汤,桌上摆了几大盘白切鸡和猪肘子,和小孩子们爱吃的糕点。

听着外面鞭炮声响个不停,老房子的灯火也到了一年中最明亮的时刻。

因为有了这座房子,所有的人间烟火,尘世幸福,此时此刻都与你相关。

图2|清凉地儿-了琹 ©

·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 ·

古人给时间的雅称,

你知道有多美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如若欢喜,请给之华点个赞!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