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龙泉寺,晨钟暮鼓,香火旺盛!

太山,位于太原西南方向,距晋祠风景名胜区5公里,晋阳西山大佛风景区3公里。这里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于一体,得天独厚,景致非凡,为太原深厚历史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太山因山势得名。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公里的西山九峪之一的风峪沟,与周边的天龙山石窟圣寿寺、蒙山大佛开化寺和龙山石窟童子寺,集中展现了唐时晋阳城的佛教盛况,而太山龙泉寺尤为突出。

太山龙泉寺,原名昊天观,始建手710年(唐景云元年),初为道教,毁于金元战火,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时改为佛寺,并将附近的观音、童子等5寺并入。

龙泉寺坐北朝南,殿阁楼台依山势而建,高低参差,层层铺开。可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明代重建的观音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奉观音菩萨,上层奉释迦牟尼佛。院东立无字唐碑,寺西有墓塔六座。

龙泉寺山门之外是一大片平地,窑洞式的乐楼台基至今尚存。山门为悬山顶额日“山林古刹”,门檐之下的椽柱头上还保留着道家“八卦”痕迹。左右两翼钟、鼓楼为砖木结构,钟楼上的铁钟系1745年(清乾隆十年)补铸,至今完好无损。进入山门便是前院,迎面二层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底层砖砌窑洞,供奉观世音菩萨;上层砖木结构殿堂,原奉佛祖释迦牟尼,殿顶的天棚上悬塑彩绘着二龙戏珠,二龙昂首欲飞,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前院东北隅古树一旁,有一通高5米宽1米的大石碑,为711年(唐景云二年)所立,宇迹泯灭,已不能辨识,但碑额上雕镌螭首仍存,尚能看出唐代风格。

据旧方志所载,龙泉寺原为道教昊天祠,据说当时天旱无雨,地方官员和众百姓齐至太山拜佛祈雨,发现了汨汨而流的泉水,以为是虔诚求雨有应,龙王赐泉,于是给寺院冠以“龙泉”之雅名,并在泉水之上修建了龙王庙。自此,太山因有龙泉水而名声大振,远近朝山拜佛之人络绎不绝,龙泉寺里晨钟暮鼓,香火旺盛。

太山龙泉寺现在的盛景,离不开山西文物系统(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文物工作者以及太山景区的修缮保护和综合治理,以及对龙泉寺整体进行的铺天盖地的绿化。如今的龙泉寺漫山遍野,有映出天际线的碧瓦红墙、各式建筑上的瑞兽和祥脊的造型,还有随着山势而起伏的绿波,各种鸟禽的婉转啼鸣,俨然一副置身世外桃源、佛国仙都的景象。

来源:经法周刊记者调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