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王埠小学:让劳动之花在学生心间绽放

教室里,学生每天养护班花,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走廊里,一件件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蕴含着学生们的创意;“生长责任田”里,学生育苗耕种、浇水施肥……走进青岛王埠小学的校园,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劳动教育的成果,感受到劳动教育的氛围。近年来,青岛王埠小学在“生长教育”理念指引下,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完善劳动课程和活动的实施路径,构建“生长树”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让“劳动之花”在学生心间绽放。

学生在“生长责任田”体会丰收的喜悦。

课程:强化劳动观念

“等过年的时候,我也可以和爸妈一起包饺子了。”在本学期的“我是烘焙面点小能手”劳动课上,五年级学生纪思彤学会了包饺子,她期待着春节时在家人面前露上一手。

“我是烘焙面点小能手”课程是王埠小学年级劳动课程的一个缩影。在劳动课程构建中,王埠小学挖掘学校资源,打破学科壁垒,根据学生身心发育和年龄特点,设计了《青岛王埠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手册》,分年级开展“劳动项目推荐清单”,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具体来看,一年级开设“我是巧手小工匠”课程,学生学会手工制作、缝扣子等;二年级开设“我是创意小达人”课程,学生学会水果拼盘、废物利用等;三年级开设“我是水培小专家”课程,学生学会水培大蒜、豆芽等;四年级开设“我是新一代种植小农夫”课程,学生学会种植麦子、玉米等;五年级开设“我是烘焙面点小能手”课程,学生学会包饺子、做馒头等;六年级开设“我是中华小厨神”课程,学生人人都要学会一道拿手好菜。各具特色的年级课程,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学生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在完善年级劳动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利用校内每一寸空间,探索生态实践基地建设,打造了“生长责任田”、劳动文化长廊、班级劳动角等劳动场所。此外,学校还在每个班级中设置了“图书小管家”“快乐小花农”等36个劳动岗位,并在低年级实行每学期一轮岗、中高年级每月一轮岗的劳动值班制度,实现全员参与。

活动:丰富劳动体验

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到李村河公园听环卫工人上一堂垃圾分类课,到世博园听讲导员讲述各种植物的养护方法……在王埠小学,学生们除了参与校内劳动课程与实践,还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当中。

近年来,学校突破教育边界,积极与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合作,丰富劳动教育实践载体,实现生态劳动教育环境大融合。

例如,学校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等活动,鼓励学生每天参与家务劳动;举行 “小稻农”活动,让学生在家长帮助下种植水稻,并将长成的水稻带到学校展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学校深入社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以“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增长才能。

学校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到崂山采集、制作标本;走进市农科所,感受农业科技的力量;走进即墨太阳能小镇,近距离探究光伏大棚的奥秘;走进木制手工坊,学习传统木工技艺。

评价:促进习惯养成

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又回归到往常的学习生活中,无法真正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如何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劳动素养?王埠小学创新构建了“埠上生长树”评价体系,实施“种子→叶子→七色花→幸福果”晋级式激励评价,并为每一名学生发放一本“能量存折”,关注和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学生参与一次家务劳动,就能获得种子奖励;参与劳动周等专题活动,就能获得叶子奖励;参与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就能获得七色花瓣奖励。”校长蓝芳介绍,学生参与不同的劳动活动,可以获得相应的种子、叶子和七色花。当种子、叶子和七色花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不同年级学生可以获得橙子、水蜜桃、梨等不同的幸福果。每学期末,学生还可以凭借“能量存折”上积攒的果实奖励,在“生长超市”中换取自己喜欢的礼物,并荣获“埠上劳动好少年”称号。

自“埠上生长树”评价体系实施以来,借助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伴互评、学校奖励等形式,开展劳动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客观持续地评价学生的劳动,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青报教育在线  徐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