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之间最好的关系,不是走得近,而是做到了这几点

何为兄弟姐妹?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有句经典台词:“我们原本是天上的雪花,落在地上,结成了冰,化成了水,就再也分不开了。”

是呀,兄弟姐妹,是这个世界上,与自己最相似、最亲近的人,越是年岁渐长,越是明白,这一生,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是何等的幸福啊。

01

兄弟姐妹之间,志趣相投,人生便多了一位挚友。

《弟子规》中有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一个家庭中,兄弟和睦,谦让有礼,共同奋进,就算低微贫寒,也能撑起家业,光耀门楣。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这是北宋文坛领袖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写下的两首绝命诗,给弟弟苏辙。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埋在哪里都无所谓,只是想起弟弟你一个人,未来碰到下雨的夜晚,回想起我们夜雨对床的约定,该多么伤心呀。我多希望生生世世能和你做兄弟,让我们再续今生未了的缘分。

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和不舍啊。

苏轼和苏辙,小时候是玩伴,长大后是知己,虽然在文坛齐名,但弟弟永远活在哥哥的万丈光芒之下,不是弟弟文采稍逊,只因他的哥哥是苏轼,在仕途上,苏辙总是紧随苏轼之后,坚定地实现哥哥“为民造福”的夙愿。

也正因有了弟弟苏辙的一世护佑,苏轼跌宕起伏的宦海生涯,才总能获得些许安宁和平静。

为了营救哥哥,苏辙不顾安危,动用了一切能够动用的人脉关系,恨不得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哥哥出来。

这份浓得化不开的兄弟情谊,让旁人都为之动容,加之苏轼素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反对派们也不禁为之说情。

在多方营救下,宋神宗不忍背负“杀名士”的骂名,选择放苏轼一条生路。

从此,兄弟俩还可以相互扶持“闯天下”,延续“对床夜雨听萧瑟”的美好。

有才华,有情义,这对兄弟留给了世人关于“做兄弟”的理想版本。

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在中秋团圆夜,想念七年未见的弟弟。

苏辙害怕哥哥寂寞,有一年写了29首诗,其中25首就是写给哥哥的。

苏轼洒脱不羁,苏辙弟弟内敛沉稳,他们互为兄长,互相照应,及至相继去世之后,苏辙也要和哥哥葬在一起。用行动回应了“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的愿景。

02

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持,人生便多了一条退路。

在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中,只有排行老大的孩子,才有新衣服穿。

兄弟姐妹,穿过同一件衣服,同一条裤子,同一双鞋子,从崭新,到陈旧,甚至到缝补过,哪怕有几许失落,但没有丝毫嫌弃,这些都是对于亲情最温暖的记忆。

及至长大以后,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帮衬,再单薄的“小家”也会渐渐走出困境,越过越红火,反之,则会倍感人间凉薄。

唐朝时,长安城里住着一户人家,父亲带着三个儿子过活,当父亲不幸病重过世之后,兄弟三个便商量分家。

平日里,他们相互友爱,对于家产分配,也都主张所有东西平均分成三份即可。

可是,院子里有一棵多年生的紫荆树却不知该如何分割,大家让来让去,谁都不愿独占此树,于是决定把树砍掉,分成三截,这样就公平了。

但当兄弟三人约定去砍树那天,却发现紫荆树却如同枯死了一样。

兄弟三人面面相觑,终于,他们醒悟到:树干、枝条、叶子和根茎一旦分割开来,便再也无法成活,万物有灵,紫荆树是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三兄弟,一奶同胞的手足不可分割。

至此,三兄弟不再决定分树,连家产也不分了,大家一如从前,和和气气地生活在一起。那棵紫荆树,也逐渐恢复了生机,长得比以前更加繁茂。

那些有兄弟姐妹相扶相持的人,是何等幸运、何等幸福。

03

兄弟姐妹之间,彼此守望,人生多了一份温暖。

小时候,背诵过王维的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象一下这副画面吧,晴朗的秋日,高远的蓝天,层林尽染的秋色,三五成群的人们,登高望远。

结伴而行的,莫不是爱人、友人、家人,当所有人团圆的时候,愈加想念身在远方的兄弟姐妹。

十里不同天,也许有一天,那些熟悉的眼前景注定只能是心中景了,但只要在那样美丽的景色中,留下关于兄弟姊妹嬉笑打闹、并肩而行的记忆,就会多留下一份温暖。

纵算浪迹天涯,也始终被一份牵挂牢牢惦念。

所以,一个家庭中,有兄弟姐妹在外打拼,有人在老家拼搏,互为倚靠,就算遇到挫折,遭遇失败,也还有个依靠。

除去物质上的相互支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抚慰。

逢年过节的相互问候,平常日子的嘘寒问暖,以及帮助对方“走出去”、“闯出去”的鼓励和引荐,终会带领整个家庭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04

结束语:

这一生,好好珍惜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吧。

从儿时的玩伴,到成年后的依靠,也许时空距离渐行渐远,但只要心中始终有惦念,情谊始终未减退,这一生,便不会孤单。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