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精准,规范先行 | 优化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规范临床实践应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当前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三代EGFR-TKI药物已经成为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1],自奥希替尼2019年在我国获批一线适应症以来,其疗效已使得该药物及后续三代EGFR-TKI药物在我国临床迅速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进一步加强药物安全性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干预三代EGFR-TKI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2]

三代EGFR-TKI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FLAURA研究显示,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 NSCLC 患者,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方面均获得显著改善[3],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此外,奥希替尼的安全性良好。FL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更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24%)、皮疹或痤疮(37%),且大部分为轻度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其他身体机能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且易于管理[3]

三代EGFR-TKI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基于多数EGFR-TKI所致不良反应是可防、可控的。因此,在了解第三代EGFR-TKI不良反应图谱后,可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从FLAURA、FURLONG和AENEAS研究可以发现,虽然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的总体安全性均良好,但常见不良反应却有所差异,奥希替尼以轻度且可控的腹泻和皮疹为主,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则以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移酶升高的肝损伤为主。

针对三代EGFR-TKI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建议的处理措施如下[2]

1. 三代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处理措施

2. 三代EGFR-TKI相关性痤疮样皮疹的处理措施

3. 三代EGFR-TKI相关性甲沟炎的治疗

4. 三代EGFR-TKI相关性口腔粘膜炎处理措施

三代EGFR-TKI的剂量调整及停药原则

(1)奥希替尼的剂量调整及停药原则

当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病(ILD)/非感染性肺炎、心电图异常、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症状性心力衰竭、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JS)、重症多形红斑(EMM)、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不良反应时,应调整剂量或永久停用奥希替尼(表1)[6]

表1. 奥希替尼剂量调整及停药原则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第4.0版 (NCI CTCAE v4.0) 分级的不良反应

†QTc: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

‡ECG:心电图

(2)阿美替尼的剂量调整及停药原则

当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病/非感染性肺炎、严重心律失常症状或体征、症状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至指定范围或其他不良反应时,应调整剂量或永久停用阿美替尼[7]

注:以上所述级别均指按照美国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4.03版(NCLCTCAE4.03)进行的严重程度分级

*如果暂停本品超过 3 周,未达到恢复用药标准,则永久停用

#肌肉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肌肉疼痛、肌肉压痛、肌肉抽搐或肌肉无力

总结

EGFR-TKI是EGFR突变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在这类患者中显示出疗效及安全性优势。对不良反应的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减量和治疗中断,改善患者预后,实现规范化的诊疗。

参考文献

[1].Yin Y, et al. Sci Rep. 2022 Nov 15;12(1):19555.

[2].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肺癌杂志,2019,22(2):57-81.

[3].Soria JC, et al. N Engl J Med. 2018 Jan 11;378(2):113-125.

[4].Shi Y, 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21 Aug;9(8):829-839.

[5].Lu S, et al. Randomized phase Ⅲ  trial of aumolertinib (HS-10296, Au) versus gefitinib (G)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EGFR exon 19 del or L858R mutations (EGFRm). ASCO 2021. Abstr9013.

[6].奥希替尼(TAGRISSO®)说明书

[7].甲磺酸阿美替尼片说明书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N-107444   过期日期:2023-3-18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