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道出职场真相:比消除压力更有效的是安排精力

"高质量的工作表现与状态恢复的关键不是如何安排时间,而是如何安排精力。

——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在畅销书《精力管理》中,提出了一个具有挑衅意味的论点:

许多激励大师和管理大师吹捧的时间管理概念,其实都是过时且无效的。获得出色表现的关键是管理精力,而非管理时间。

时间是有限的,并不能被随心所欲地安排,一天永远都是24个小时,一周也只有7天。但精力是可以被有效管理的。通过调节两个因素可以提升积极能量,这两个因素就是“消耗”与“恢复”。

人们关于压力的传统看法是,压力是健康的敌人,同时也是导致衰弱和疲惫的原因。

过大的压力会导致事故、失误、旷工以及离职频繁出现。还有多项研究表明,压力是导致慢性病,如心脏和肝病的主要因素。从经济角度考量,疲倦也颇为费钱。发表在《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大约有38%的美国员工在工作中有过疲倦的时刻,疲倦会使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给其雇主每年带来超过1360亿美元的损失。

没错,压力和疲倦对于员工和组织来说都是大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是如何导致严重后果的,我们有更细致的解释:当压力长期存在且无法缓解的时候,会使人感觉疲倦,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并给所在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可是在其他情况下,压力可能正好是一个人所需要的。

事实上,短暂的压力爆发能够让你更加强壮、更有能力、更具适应性。一定程度的压力有助于使你保持最佳的警觉性,获得最佳的行为表现以及认知表现。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利娅·克鲁姆认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可以改变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克鲁姆的研究领域之一就是压力,她与合作者在发表于2013年的《对压力的再思考》一文中写道:“我们怀疑正是‘压力具有破坏性’这一思维模式导致了人们在压力下做出负面行为。我们的研究表明,转换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也许就可以改变这个人对压力的反应。

在“精力创造区”平衡损耗与恢复

“急性应激压力也有益”的观点,大概会让习惯于认为压力有害的人困惑不已。但若理解了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所引发后果的差异,人们也许就会稍微明白一些。

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健康和高效,就不应该过分关注如何解决压力,而应该多关注自己究竟能分配给生活与工作多少精力。

当谈到精力的损耗与恢复时,我们可以用在健身房锻炼来简单类比:给你的心脏、肌肉、肺部一定压力,让它们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变得更强壮。但如果你锻炼的强度过大,或者时间过长,让身体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那么你就会疲惫不堪甚至受伤。所以,问题并不在于压力本身,而是你没有掌握从压力中恢复的有效措施。

很多人会谈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对他们来说,似乎压力的主要来源就是工作,而生活则是用来缓解压力的途径。但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和生活既能同时成为压力的源泉,又能同时成为恢复精力的工具。

洛尔和施瓦茨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那些健康又活力充沛的成功人士,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总是会在高效紧张的阶段之后安排一个放松环节。他们会在这一“精力创造区”中平衡精力的损耗与恢复,继而创造出更多的能量,而不是仅仅只是试图去控制自己的时间。这种方式既适用于生活也适用于工作。

埃迪·格林布拉特在自己的重要著作《自我恢复》中指出,大部分人将工作与生活看作两个需要平衡的对立面,而事实上她认为,我们应该意识到精力的损耗与恢复其实是连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项活动,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在工作中,都既可以造成精力的流失,又可以带来精力的恢复。

若想过一种健康又快乐的人生,那就需要在精力的损耗与恢复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点,这和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样重要。

我们总是会遇到临近截止期限的压力或者因加班而感到筋疲力尽,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将重点放在恢复精力上,那么量变终会引起质变,我们将获得更多的幸福与成功。

“10倍领导者”不仅会利用他们自身的优势与激情,同时他们也能量满满,非常具有活力。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体内有一个能量发动机,而是因为“10倍领导者”拥有专注和自律,他们能够运用一些自我意识管理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精力。

学习“蓝色地带”的健康秘诀

在著作《蓝色地带:向最长寿的老人学长寿》中,作者丹·比特纳介绍了4个地区,在这4个地区中,人们的寿命更长,也更容易充实而快乐地生活。

举例来说,日本冲绳岛的居民中,百岁老人的数量是美国的3倍,而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更是比美国低5倍;意大利的撒丁岛是世界上有据可查的百岁以上老人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当地2500人中就有7名是百岁老人,这一数据是美国的14倍;哥斯达黎加的尼科亚半岛,虽是世界上并不以长寿著称的地区,但那里一个60岁的老人活到90岁的可能性却是发达国家中他们同龄人的2倍。

第四个“蓝色地带”令很多人都大跌眼镜,因为竟然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郡的洛马琳达市,那里的人比美国其他地区的人要长寿8到10岁。尽管和洛杉矶的人们一样面临着环境危害,但洛马琳达的居民中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却很低。

为什么这些“蓝色地带”的人们能够更长寿、更健康?

这几个地区最显而易见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的面积都相对较小,且居民都秉承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洛马琳达居住着大量基督复临派的教徒,这个教派有着一套独特的文化习俗,教徒们通常是在教派内部通婚,这就很容易让人认为,他们长寿的秘诀是基因遗传。但科学家们通过对那些移居其他区域的“蓝色地带”后代的研究发现,基因对于人寿命的长短只起25%的决定作用,剩下的75%则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如选择生活在哪里以及如何生活。

比特纳的团队在研究“蓝色地带”的居民以后,还发现他们拥有更多的共同点:

  • 健康饮食

  • 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 懂得休息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任务截止期限临近、忽然出现意外情况、临时被提出额外的要求、要通宵加班……这些情况时不时地就会出现,有些时候,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一直工作,直到问题解决。

然而,如果这些情况总是发生,那么很可能表明,你的时间与精力正在被浪费。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资源。研究者德鲁·道森和凯瑟琳·里德在20年前就确认,员工中那些中度疲劳的人与那些达到法定醉酒标准的人相比,身体的受损害程度是相同的,甚至有时还更严重。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查尔斯·切斯勒曾表示,与50年前抵制香烟时提出的理由一样,如今也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睡眠剥夺会给人体带来危害。睡眠剥夺会增加人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精神疾病及某些癌症的风险,它还会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切斯勒将睡眠描述为健康的第三个支柱,其他两个是锻炼和健康饮食。这三个支柱对“蓝色地带”的人们来说是能量的补给站,也是长寿的原因,而大量证据表明,这三个支柱在职场中也会给人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比特纳的“蓝色地带”研究,就其研究成果来说,并不是特别引人注意。吃得好、勤锻炼、多休息,这些对人类有益的行为,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比特纳的研究真正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方在于,饮食、锻炼和睡眠方面的一些改变,即使很小,也都会对个人和组织带来巨大的影响。

要从这些研究中获益,你无须彻底颠覆现有的生活,就像比特纳在其书中指出的:“你不用全部照搬,只需明白,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有机会将寿命增加几个月或几年。”就像“蓝色地带”的人一样,你也可以让你自己更长寿、更健康。

利用积极情绪恢复精力

弗雷德里克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积极情绪的价值,她说:“通过体验积极情绪,人们能够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有创造力、更有见识、更具适应性、更能融入社会并且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其他的研究者,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内科医师史蒂夫·科尔,也明确了幸福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当人们幸福的时候,人们的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强大;当人们难过或者抑郁的时候,免疫系统相应地也会更加脆弱。幸福的人能够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比特纳的团队发现,“蓝色地带”长寿的居民往往有很强的社会支持,来帮助其保持高昂的情绪与精神状态。他们一般会从属于一个有组织的宗教集会,或者围绕一个强大的核心家庭生活,和亲密友人保持紧密联系,同时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这些共性带来的情感获益是难以尽述的,而那些因为缺乏这些共性而导致的不幸福也能随处可见。很显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是积极情绪的一个重要来源。当和那些让自己感到快乐而不是让自己感到低落的人在一起,共同享受健康的人际关系而非糟糕的人际关系时,人们积极情绪的能量或许能达到峰值。

让我们精力消耗和恢复的看上去经常都是一些小事情,但这些小事情累积起来,便会真正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当然,消除不愉快的情绪是不可能的,而且,某些情况下人们也是需要这类情绪的。不愉快的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将它们倾诉给可信赖的人,比如心理治疗师、家庭成员或同事,便可以减少这类情绪对我们能量的消耗

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斯·佩尼贝克和劳拉·金的研究指出,那些把不良情绪倾诉给他人却觉得并没有太大帮助的人,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焦虑。反过来说,如果想增强积极情绪并恢复精力,最佳方式之一也可以是书写自己的积极体验。

向别人表示感激也是一种特别的能量恢复方式。一封感谢信,或者一句感谢的话,都大大有助于获取幸福、培养工作或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在职场中,我们已经习惯于按时查阅待办事项清单,但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特雷莎·阿马比尔指出,员工如果能够不断提醒自己当天工作取得的进展,不管是做完了一份报告,还是打通了一位潜在客户的电话,都会使自己变得更快乐、更高效、更具创造性。我们中有多少人会在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坐下来欣赏一下自己这一天的成绩,或者这一周的工作业绩?欣赏自己的工作进展不仅能提高我们对自己的满意度,还能使我们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好。

推荐阅读

对于领导者来说,《高效的方法》提出要学会挖掘员工的优势与闪亮的地方,并且要敢于赋能员工,才能打造更优质、更高效的团队,提升团队的工作绩效,成为高效的领导者。

对于个人来说,这本书不仅提供高效的工作方法,更关注个人的心理问题,只有在工作中找到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才能提高自我的工作积极性,并从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