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年患罕见裂头蚴感染,竟与喜食蛙类有关?

12月14日,12岁少年小明(化名)因咳嗽近一个月,口服头孢类药物治疗无好转,甚至还出现了腹痛症状,在父母陪伴下走进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问诊。

儿科主任、主任医师薛亦男在询问、查体后,予以完善血常规、腹部彩超、胸片检查。其中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达4.77*10^9/L。

薛亦男初步怀疑为寄生虫感染,经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小明自小喜食牛蛙,父母经常在家做牛蛙给他吃。

经进一步完善寄生虫全套检查后,提示为罕见的裂头蚴感染。


裂头蚴是寄生虫裂头绦虫的幼虫。裂头绦虫寄生于猫、狗、虎、豹、狐等动物小肠,其虫卵随粪便排入水中,并在水中孵出幼虫,幼虫被人吃后便可引起裂头蚴感染。

裂头蚴感染人体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经皮肤或黏膜侵入,因民间传说蛙肉有清凉解毒的作用,人们便喜欢用蛙肉敷眼部或伤口,而当蛙肉中有裂头蚴时,裂头蚴便可借此侵入人体,造成裂头蚴感染。

第二种则是生吃或食入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裂头蚴从肠道穿破肠壁而感染人体。

“裂头蚴感染的部位不同,造成的临床症状不同”,薛亦男介绍,眼裂头蚴病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发痒,甚至可触及游动性或硬度不等的肿块以及条索样物质,多为单侧性,偶可双眼受累。

皮下裂头蚴病。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和包块,富有弹性,移动性好,局部可产生瘙痒感,并发感染时可有红肿热痛,好发躯干、四肢及外阴等处。

脑裂头蚴病。幼虫进入脑组织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等情况,严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威胁生命。

口腔颌面裂头蚴病。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偶见包块溃破有虫体爬出。

内脏裂头蚴病则少见,多由生食蛙、蛇肉引起,裂头蚴从腹腔穿破膈肌便可进入胸腔,引起肺部病变、胸腔积液。


“小明平时爱吃牛蛙,此次有可能就是摄入未煮熟的牛蛙引起裂头蚴感染”,所幸完善头颅核磁共振并未发现有颅内感染,目前经过对症治疗,小明已康复出院。

薛亦男提醒,预防寄生虫感染,要做到“三不要”,一是不要食用野生蛙类和蛇类,大多数野生蛙类和蛇类体内携带有大量寄生虫;二是不要食用生肉,科学处理食材,保证食材熟透后再食用;三是不要听信偏方,使用蛙肉敷眼及敷伤口。

如果有生食肉类或者用蛙肉敷贴伤口病史,并出现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食用牛蛙等一定要高温彻底烹煮,才可以保证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用为寄生虫而担心。


(编辑Rainbow。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 胡南非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