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草原服务群众 “双语”普法发光芒

阿勒腾乡是多民族融合聚居的一个民族牧业乡镇,在这里聚居着9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人数较多,阿勒腾乡为切实增强辖区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针对辖区少数民族群众读书少、识字率低、语言不通、交流困难等难题,阿勒腾乡采取四项措施针对性地开展“双语”普法工作,让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同志能够通过自己本民族语言,通俗易懂的了解法律,学习法律。

一是学习“双语”提升干部自身素质。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开展集体互学为主的“自助学堂”、“结对学”和“一帮一”的学习方式,从基本的拼音、字母学起,然后学习语法,日常用语。引导干部互相帮助学习“双语”,立足岗位学习“双语”。同时鼓励全乡干部职工在平时面对面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时,用“双语”,说“双语”,从而形成人人说“双语”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截至目前,我乡干部哈汉双语组织学习活动共开展10余场次,平均每期学习人数达20余人次。

二是强化“双语”普法队伍建设。为了充实基层法治宣传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司法所双语人才优势,阿勒腾乡通过成立普法讲师团,组建法治文艺表演队,培育“法律明白人”等方式,逐步壮大普法宣传队伍。由精通双语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对法治宣传队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采取司法所集中培训,宣传员分散辅导的形式,逐渐提高普法工作者的“双语”普法能力,确保每个村有一个“双语”法律明白人,逐步培养一批“看得懂法律、讲得出政策、用得通法规,说的出双语”的群众身边的法治宣传队伍,引导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确保“双语”宣传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发挥“双语”基地阵地作用。阿勒腾乡2020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实践基地)”,之后阿勒腾乡积极利用双语基地阵地,开展各类学习“双语”的活动。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喜闻乐见的普法常态方法,阿勒腾乡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法工作,将“双语”普法融入到普法具体工作当中,开辟“普法汉哈语互学”专栏,同时结合民族文化和风俗特点创建具有“双语”表演能力的法治文艺队,把法律常识编成一些让群众能够看得懂、喜爱看的普法三句半、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用“双语”方式表演出来,农牧民群众在看演出的同时就懂得了法律知识。

四是打造“双语”普法宣传模式。阿勒腾乡为了使辖区普法宣传工作更深入、更广泛、更能适合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针对牧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信息闭塞不畅通等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了“双语普法马褡子”宣传队。普法宣传队结合“牧情流水线”喝茶日记、马背流动党校等服务载体,从坐地办公转向主动服务,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针对村民缺乏基本法律常识、守法认识模糊、用法意识薄弱等特点,宣传队人员充分利用普法“马褡子”和自身掌握哈萨克语的优势,先用汉语讲述法律条款,再用哈萨克语解释和举例,有效解决村民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强化法律素质。为了大大提高普法宣传活动的覆盖面,普法宣传队还在牧区地形复杂区域骑马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经常出没在哈尔腾高原上,出现在牧民的帐篷边,风里来雨里去的进行法律宣传、法律咨询、调解纠纷、发放双语普法报资料等,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阿勒腾乡牧区普法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