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化解有“温度” 助企纾困获“点赞”

威海仲裁委员会秘书处有这样一位工作人员,一年内调解了仲裁案件100多起,创下一天内协调多件案件当事人签署和解协议的记录,目前结案的仲裁审理案件调撤率达到85%,是威海仲裁委员会秘书处调撤率最高的办案秘书。她的耐心、细心和热心,提升了仲裁的“温度”和“速度”,深受当事人的赞誉。

经营着一家科技培训类企业的胡先生,租赁了一个上下两层的门市房,因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和设备,又遇到近年来市场环境的不景气,一时间资金周转困难。2021年年底由于未能按时支付租金,被房东申请仲裁。双方僵持不下,房东要求胡先生的公司一次性偿还租赁费;而胡先生确实现金流不充足,无法短期内支付。

 

毕婉怡(左)

“我之前就对威海仲裁委有所了解,有一次我们校友商会组织过一次培训。这次纠纷产生了之后,我们感受到了仲裁流程的便利性,尤其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毕秘书了解到我的实际困难之后,多次给房东和我进行沟通协商,最后达成了一个分期、延期偿还房租的协议,对我们这个延缓资金的压力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胡先生口中提到的毕秘书就是负责此案的威海仲裁委秘书处办案秘书毕婉怡。当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毕婉怡权衡各方利益,采取换位思考的调解方法,既考虑出租方合法权益,又考虑如何减小对中小微企业的负面影响。她先后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从矛盾焦点着手耐心细致的给双方做工作,反复沟通。经过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为当事人的企业破解了发展之困,实现了互利共赢的最终目的。

毕婉怡表示,“威海仲裁委员会在处理案件时,始终坚持在公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做到处理案件有温度,所以我在处理小型企业纠纷时,会考虑到他们的经营状况,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安排双方当事人多见几次面,让双方当事人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为小型企业履行债务争取更多时间和期限,呵护小型企业的长效发展。”

对每一起仲裁案件来说,仲裁秘书就是“大管家”,起着仲裁活动枢纽的作用,直接服务仲裁庭及当事人,是仲裁庭和当事人沟通的桥梁。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关乎仲裁机构的办案质量和效率,关系着当事人的满意度,更体现着仲裁的公信力。在处理案件时,毕婉怡将调解注入案件全过程,从诉前、庭前、庭后到最终出具文书前,形成了动态调解,在当事人之间做好穿针引线的调解工作,最大程度得减少矛盾,做到寓情理于法律,让纠纷得到平衡化解。

为给群众办实事,更好更快地调解案件,毕婉怡和同事们将“坐等办案”变为“上门问诊”,还建立了流动仲裁庭,主动提供“靠前服务”,把仲裁庭搬到了社区,让百姓和企业可以真正就近解决争议,减少跑腿次数,缩短了办案时间,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

“在处理纠纷时,我们也会考虑当事人的需求,做到因人制宜,因案制宜,针对群体性可调解案件,我们办起了流动仲裁庭,将仲裁庭搬进社区,我们带上文书、材料和设备,集中在一个上午,进行几十件案件的办理,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少跑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百姓体会到仲裁的温度。”毕婉怡介绍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