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华科技”遇上公园城市 这场对接会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让科技成果转化“活”起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成果在成都落地发芽。“成都创新”“成都智造”加速涌现,“科技创新”已成为成都的又一靓丽名片。

12月23日,记者获悉,“2022第五届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 ‘菁蓉汇·校企双进’清华大学专场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如期举行。本届对接会聚焦碳中和及新型电力系统、创新技术与装备,分为“开幕式及主旨报告”和两场“校企双进”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还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清华校友等嘉宾共聚云端,同时吸引超过1.3万名观众通过直播间在线观看。


据了解,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此前四届对接会共发布清华大学科技成果400余项,对接会的举办为四川省各市州、企业提供了一个与“清华科技”面对面的平台,高质高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在川转化。

“签约+授牌”

打造“清华科技”输送四川的纽带

会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分别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现场签署协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共同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共享共赢的开放合作平台。


除签约仪式外,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的授牌仪式。据了解,清华四川院作为四川省实践校地合作落地的首家科研机构,既是四川科技研发“主力军”,也是清华大学与四川省技术、人才互通的“传送带”,在全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并在今年8月被中国科协认定为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清华四川院自成立以来,大力推进产学研的创新,协同创新发展,全力推进成果的转移转化,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让更多清华科技成果在四川这片沃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介绍道。

院士专家聚焦“双碳”前沿

共话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碳中和带来的一系列治理成果是美丽中国目标根本实现的关键推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会上带来题为《科技赋能双碳行动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世界经济将从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型。“全球实现碳中和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二是新能源产业供应链中的关键材料,三是碳中和行动的技术投融资。”

国家碳中和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核研院张希良教授作了《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碳市场建设》的报告。他提出,碳市场是碳减排政策落地的抓手,报告着重对我国碳市场建设的覆盖范围、总量设定、配额分配三个关键任务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碳市场建设方案。

四川大学吉旭教授以《绿电—绿氢—绿色化工:低碳产业链技术经济突破要点》为题,介绍了低碳产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技术经济的突破要点,详细阐述了低碳产业创新的方法论与体系化价值。

覆盖六大领域

对外发布172项创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项目对接会分为“碳中和及新型电力系统”“创新技术与装备”两大分论坛开展“校企双进”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共组织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境学院、电子系等清华校内院系以及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清华海峡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派出院在内的15个创新项目进行线上路演。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以线上项目手册形式对外发布清华大学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创新成果172个,覆盖电子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医疗、先进制造、新材料、交通规划六大领域,以互联网传播形式进一步扩大成果的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会议搭建了成果对接的平台,实现了清华大学创新成果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为促成更高质量的互利共赢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冯嘉良 图片 主办方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