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 | 风雨同舟,“禺”你一起守望相助

编者按:10月以来,广州市面临近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形势,番禺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坚决落实“全市一盘棋”,区主要领导部署,区领导下沉一线现场指挥,累计调派尖刀班13万人次,奋战在海珠区、方舱医院等防疫一线。尖刀班队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身穿“防护服”“红马甲”,坚守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流调溯源、涉疫排查、防疫宣传、卡点值守、秩序维护、物资配送等一线岗位,当好政策宣传员、物资配送员、转运“摆渡人”、采样志愿者,用心用情构筑疫情防控“长城”。在刚刚过去的那一场最严峻、最艰险、最困难的战“疫”,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先进个人,现将相关先进事迹分期刊登,以“身边人身边事”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昂扬斗志、迎难而上,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化为实际行动,为赢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携手齐心、共同努力。

生命重于泰山,抗疫在举群力。自开展支援海珠区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番禺区尖刀班过千名队员前赴后继,逆行而上,走在防疫一线,他们奉献着、坚守着,他们如星星般发着光亮,用自己的果决坚守毅然将疫情挡在身前,用自己的平凡奉献书写着不平凡的战“疫”故事。

毅然坚守,做抗疫路上的“父女兵”

在这无硝烟的战疫中,有这么一对抗疫“父女兵”,父亲吴文生是勇于担当的中共党员,女儿吴绮云是乐于奉献的志愿者,父女俩同时投身参加支援海珠抗疫一线,从上涌村到鹭江村再到康乐村,30多天并肩作战,携手上演了抗疫“父女兵”的情景。

快到花甲之年的吴文生在2020年主动请战下沉到区疫情最为紧张的缤纷社区,成为了居民所熟悉的“社区大爷”。今年得知海珠区防控工作吃紧时,他义无反顾再次主动请战奔赴到抗疫一线。“我虽55岁,但经验丰富,干起活来不输年轻人,不信可以比一比!”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章“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支援防疫工作中,他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持续工作4小时,汗水早已浸湿衣衫,但他从不喊苦、不叫累,和“战友”配合默契,规范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是大家眼中的得力“战友”。

在任务准备前,他会以“老父亲”稳重的父爱,严格检查队员防护服穿着是否规范;在任务执行中,他会用“社区大爷”丰富的经验,熟练地开展各项工作;在任务结束后,他会给大家说笑话、讲生活趣事,让大家暂时忘记一天的疲劳和负能量。在支援海珠防疫工作过程中,吴文生严格遵守纪律,服从安排,团结队友,他在支援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零失误,零遗漏,零投诉”。

不同的阵地,相同的坚守。谈起女儿时,他总会说:“担心总会有,但心里很自豪,感觉女儿真的长大了,更有担当了,我为她感到骄傲!”我们无法道清有多少人,正像吴文生父女一样,在风暴来临的时候,挺身而出,把危险和黑暗挡在身后,以“小家”成就“大家”,以“小爱”成就“大爱”,上阵“父女兵”,并肩防疫,两代人正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行,薪火相传,不忘初心。

敢于担当,做勇抗疫情的先行者

来自区委政法委的梁炜成,他最早期参加了支援花都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抗疫工作经验。在此次支援海珠战疫中,他再次担负起“三人小组”负责人的重要使命,带领40名“三人小组”队员深入管控区域开展工作,与病毒作斗争。十月份的广州,气温依然闷热难耐,梁炜成每天面对的是N95口罩下的憋闷、护目镜下的勒痕、太阳穴的水泡、眼镜卡在鼻梁的无奈、手套里被紧紧勒着的手指……纵使穿上防护服后有再多不适,走上工作岗位,梁炜成仍以高度的责任心,督促落实社区一脱间、二脱间等设置,规范队员防护服穿脱流程,确保最大限度减少队员意外感染风险。

按照工作部署,“三人小组”紧随指挥部转战海珠区疫情最严重的康鹭片区,负责转运网格内阳性人员。转运是一件辛苦又危险的工作,从穿上防护服开始,到把居民们安全转运到目的地,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十几个小时在车上不吃不喝,凌晨四五点回到居住酒店是常事。对于转运阳性病例,梁炜成坦言道“担心肯定还是有的”,但终究要有人在这个工作过程中付出,作为党员,自己应召而来,来了便战。

“我们衷心地感谢各位用心、耐心、细心的守护!”“疫情以来,我们不安、情绪低落,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认为你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你们辛苦了”……一句句朴实的感谢,是群众对梁炜成等志愿者们最好的回馈,也给这个疫情“寒冬”增添了点点暖光。梁炜成说:“我知道他们很想回家,我也很想帮他们回家,能够帮助到他们,是我来这里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我们只是团队中很小的一颗螺丝钉,为使出更多的劲儿、奉献更多力量而努力。”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梁炜成逆向而行,带领“三人小组”全体队员始终服从指挥、坚守岗位、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为彻底打赢防疫攻坚战贡献力量,持续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光发热。

义无反顾,做守护群众的“忠诚蓝”

“第一次身穿大白走进海珠封控区,往日热闹的街道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生机”,区公安分局的李锦棠回忆支援工作,当时的感觉仍历历在目,道路的两边堆积了高高的红色水马,让人感到气氛异常严肃和紧张。当他穿着“大白”,一口气爬上六楼时,身体产生的反应极为剧烈,有一种难以呼吸的感觉涌上胸口,快速调整状态后,他继续开展核酸检测、巡逻防控、药物派送、人员转运等任务。

李锦棠先后下沉南洲街和康鹭片区防疫一线,每日从清晨至深夜,奔波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他在“硬核”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的同时,也收获了无数的温暖。一次深夜执勤时,李锦棠收到一残疾人家庭的求助,所需物资放在一公里之外的七号岗,放在往常,一公里的路程并不算什么,但是他穿着密不透风的“大白”,汗流浃背地步行过去,毫不犹豫地将50斤的物资扛到求助者家里,得到求助者的好评和周围群众的赞誉。李锦堂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红色忠诚和人民警察的“藏蓝”担当,展现了番禺公安善作善成的优秀作风。

冲锋陷阵,做书写使命的逆行者

徐守柱是支援康鹭片区第二党委第一党支部书记。10月30日参加支援海珠抗疫以来,冲锋在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始终践行军转干部“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责任担当,他的妻子易小癸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也已连续21天奋战在江海街道,夫妻两人只在工作之余电话联系一下,叮嘱对方注意劳逸结合,做好个人防护。不同的地点,相同的坚守,两人用“同心抗疫”诠释别样的浪漫。

在深入大塘片区开展支援时,真正看到密集的“握手楼”和宽度仅能容纳一人通过的昏暗小巷,徐守柱深切体会到当前疫情防控的条件多艰苦。他建议并落实支援华洲街临时党委103名队员开展“军事化”管理,整齐的队列、一致的步伐、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使番禺尖刀班成为海珠抗疫战场独一无二的风景。转战康鹭片区支援后,他作为组长带头进入狭小、脏乱的城中村,逐巷逐楼上门采样,他及时改进核酸采样“作战图”,现场指挥调度,极大提升上门核酸采样效率,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的要求。

“大家做好个人防护,保证自己的安全,互相配合开展上门核酸采样工作”,队员说,“当组长提醒时,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艰苦的条件下,队员们的互相鼓劲显得更为鼓舞和暖心,徐守柱回忆,和医护搭档上门扫楼采样、登记信息时,三人组会互相配合,一人在前喷洒酒精消杀开路,也会互相提醒触碰其他物体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在物资派送时,团队会互相鼓励,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虽然是很平常的举动和话语,但是让人觉得温暖。”徐守柱说道。

勇挑重担,做抗击疫情的践行者

11月24日凌晨,终于完成了当天的支援任务,摘下防护口罩和内层手套,完成脱卸防护服的最后一道程序,郑勇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居住酒店,铺开床垫和睡袋,瞬间进入了梦乡。在这次区抽调人员支援海珠区疫情防控任务中,来自番禺区国家档案馆的郑勇响应迅速、听令立行,“我是党员我先上”,他主动请缨前去支援。

11月24日,郑勇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带领队伍开展卡点值守、重点场所巡逻、扫街、劝导、核酸点信息录入、现场维持秩序等工作,协调沟通居委和支援队伍解决开展防控工作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迎面而来的雨水、脚下湿滑泥泞的道路、蒙上了雨水的防护面罩……都没有让他们退缩,他背着防疫物资,敲开每家每户的门,直至物资派发完成,密实的防护服里早已湿透,汗水顺着裤管流到鞋子里,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为了保证安全,防护服每隔3-4小时要重新更换,每次回到“一脱二脱间”,他顾不上休息,换上新的防护服就立刻重新返回岗位,继续其他工作。

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郑勇在抗疫工作中勇挑重担,当好后勤保障员,在开展工作的第一天便主动承担任务,认真做好每日领取、分发队员的用餐、防护物资等后勤服务。被推荐为副组长后,他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协助组长做好组织协调以及带动工作。郑勇坦言,整个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离不开队员们的努力。尖刀班在一开始确实是经过不断磨合,然后大家逐渐彼此熟悉的,后来大家的工作配合非常默契。深夜搬运物资、转移阳性病例、上门核酸检测……每天长达10小时的抗疫工作,常常挥汗如雨。

文字:代红燕

部分素材来源:番禺区委组织部、番禺区委老干部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