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人医·技术】双镜联合!多学科合作成功微创切除胃间质瘤

49岁的秦女士因反复中上腹部不适,今年11月来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前壁有一个3cm*3cm左右的粘膜下肿瘤。

门诊医生安排其入院,并进一步完善了超声胃镜和CT检查,提示该占位位于胃大弯近幽门前壁,同时该粘膜下隆起来源于固有肌层,考虑间质瘤可能大。

消化内科团队联合普外三科、麻醉科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与分析,拟通过微创方式切除肿瘤,在尽可能保留消化道功能的同时减轻秦女士的创伤及术后疼痛。12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保胃镜联合胃体前臂肿瘤切除术,胃镜下予啄木鸟刀于肿瘤周边标记,透壁后腹腔镜下行肿瘤切除及缝合术,腹腔镜切除后,胃镜进镜观察见条状刀口缝合,予钛夹夹闭腔内轻微渗血的创面,冲洗后未见渗血,退镜观察无腔内积血。

 

经过多学科团队默契协作,手术非常顺利,仅历时不到1小时。术后置入1根胃管,术后第1天便拔除了胃管,秦女士情况稳定,恢复良好。

胃肠间质瘤起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可发展为恶性,约占全消化道肿瘤的 1%~3% ,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胃是间质瘤的最好发部位(60~70%)。常见症状有胃肠道出血、腹痛、包块及胃肠道梗阻等。主要靠胃镜及CT检查发现。

治疗方式首选手术切除。因肿瘤较少发生淋巴转移,手术不需要像胃肠道其他恶性肿瘤行淋巴结清扫切除,只要求完整的局部切除就达到治疗效果。

传统的开腹手术

能实现切缘肿瘤细胞阴性和保护肿瘤假性包膜完整,避免术中肿瘤破裂造成转移,但缺点是切口大、对脏器功能损伤明显、术后恢复时间长等。

内镜下治疗

对于较小的黏膜下肿瘤具有高检出率、定位准确、微创伤等优势,但对于大于5cm的间质瘤内镜下完整切除难度大,且容易造成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

对于较大的深层病灶具有病灶清除完整、操作视野清楚、术后身体功能恢复快等特征,但存在定位不准确、切除范围大的缺点。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

▸能更快、更准地确定瘤体位置,避免在术中寻找病灶造成的不必要的挤压。

▸能更好掌握肿瘤切除范围、保证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避免切除过多的正常胃组织。

▸及时准确的判断术后吻合口有无出血、狭窄,如有出血,可直接在内镜下止血或腹腔镜下缝合止血。

胥明

主任医师,消化内科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浦东新区医学会消化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分会胰腺学组委员

上海市第八届消化内镜委员

上海市第八届静脉曲张学者委员

上海市消化内镜 ESD 青年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内镜 ERCP 学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老年学会委员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上海市委员会首届理事

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消化与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

浦东新区消化学科带头人

浦东新区医学会内镜专委会委员

浦东新区中医药协会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00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多项浦东新区科研项目。曾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南院消化科执行主任。2009 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魁北克Mcgill大学医学院进修消化内科,2010 年到香港中文大学威尔逊亲王医院研修。擅长消化系统危重症的诊治,如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胆道休克、重症炎症性肠病等。精通各类内镜操作,熟练掌握ERCP、ESD、EUS、ESVD、PEG、消化道支架置入等内镜下介入治疗。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多项浦东新区科研项目,江西吉安市科委课题一项;江苏省自然基金一项,南京医科大学课题2 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发明三等奖,共发表文章总数6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中华杂志文章10余篇,参编专著3本。

项洪刚  

博士,副主任医师

普外三病区主任  外科教研室主任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曾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工作近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中心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消化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熟练掌握普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复杂危重病人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主要从事普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擅长胃肠道肿瘤、肝胆疾病、疝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曾获上海新华外科国际论坛胃癌视频大赛一等奖和全国胃癌视频大赛优胜奖。

撰稿:何晓童

审核:陆熠

编辑:宣传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