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参与,变“堵”为“疏” 小区新开一道门居民不用再绕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4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张湘英)“新开了这个门,每天买菜再也不用绕路了。”24日一大早,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126社区居民曾冬香买菜回家。从小区北门进入,穿过2组团围栏上新开的小门,只走了50多米,曾冬香就到了自家楼下。

被修补之后的围栏。    记者覃柳玮 摄

126社区是钢都花园街道面积最大的单体小区,于2001年建成,居民们习惯叫它126小区。小区东西跨度约600米,有37栋居民楼,160个单元。小区占地面积大,东西跨度大,当初为方便管理,126小区被分成了5个组团。在小区围墙的基础上,每个组团也有独立的围栏。

曾冬香今年68岁,是社区的老街坊,她介绍,小区有东南北3个大门,北门附近有菜场、公交站,但2组团的出口离北门较远,要绕行200米左右。“有的居民把围栏的铁栏杆破坏后形成一个一平方米左右的洞,慢慢地,大家都习惯了钻洞进小区。”

社区物业经理曾凡勇介绍,物业虽然多次封堵,但堵了没多久就又被居民想办法打开了。今年7月,街道挂点干部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指导社区运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彻底解决这一存在安全隐患且不文明的问题。

社区组织物业、业委会形成三方力量,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听取居民的建议。有居民在会上说出了实情,“年轻时大家腿脚利索,不怕绕路。但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不愿意多走路,钻洞就图个方便”。

一味地堵,并不能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重新开一道门的方案成为不错的选择,但有的居民提出反对意见:在2组团紧挨小区北门的围栏上开一道新门最合适。然而,这里靠近38单元,单元的居民担心影响自己的生活,一开始他们并不愿意。

居民从新开的门中走过。  记者覃柳玮 摄

要给大家做通工作,社区发放了300份《加强小区安全管理致居民一封信》,解释封洞的原因,以及开新门的好处。小区业委会主任、夕阳巡逻队成员赵咏梅等志愿者也站出来,做好宣传工作。赵咏梅说:“平时在院子里巡逻遇到了38栋的朋友,我会以聊天的方式宣传开门的好处,同时倾听他们的想法。有时候我们也会和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了解情况,或者间接通过和38单元居民关系好的朋友帮忙做工作。”

为解决38栋居民的担忧,社区承诺安装摄像头,保障居民的安全。有的居民担心单元门前会变成停车场,社区安装了新的晾衣杆,把相关区域阻隔开。最终,开新门的方案得到大家一致同意。近日,经过物业施工,一个一米多宽的新门终于被打通。待居民习惯一周后,小区围栏上的破洞被重新修好。

社区党委副书记黄榆茜说:“这段时间观察下来,再没有出现新的破洞。通过社区、物业、居民等多方参与,大家自己讨论、设计、宣传,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们打开的不止一扇新门,同时也打开了居民之间的心门。”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