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22年,大雨过后,湖南桃源县漆家河镇,一位叫艾青宴农民到自家的田里看田水,突然发现水沟里有一个黑咕隆咚的东西。
他捞出来一看,是一个挺大的铜罐,上面刻有很多花纹,挺好看的,心想:拿回去装米也挺不错的。
艾青宴是个藏不住事的主,很快这事就是就传到了十里八乡。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一个叫石瑜璋的湖北商人听到后,立马赶到艾青宴的家,一看那铜罐,就说:“我出400银圆,卖给我” ,在当时400银圆可相当值钱了。
艾青宴的大儿子心想,这大家伙这么值钱,肯定有来头。
于是他拿着罐盖子,去找村里最有文化的校长。
就因为这大儿子留了一个心眼,让这尊大陶罐首身分离将近100年。
校长姓钟,他一看,就说:“这可是宝贝呀!”
“难怪那商人出400银圆!”大儿子脱口而出。
“我出2倍的价钱,你把这盖子留下,回家把那罐身拿来。”
大儿子一听,高兴坏了!这大罐竟然能卖800银圆!
“发财啦,发财啦!”大儿子还没进门,就大声嚷嚷。
屋里的石瑜璋一听,坏事了!他把那400银圆一把塞给艾青宴,抱着那将近100多斤的罐身就跑了!
钟校长惦记着那大罐身,石瑜璋也惦记着那盖子。
石校长找到当地最有权的官——驻军团长周磐。告发石瑜璋强行买卖,想以此拿回罐身。
这周磐是谁?那可曾是彭德怀老总上司,当时两个人的关系还挺好的。后来两个人的志向不同,分道扬镳,各自奔赴不同的党派。
好巧不巧,石瑜璋也找到了周磐,他是商人,在商言商。他想通过周磐高价买下那罐盖,并承诺,事成后必定重金酬谢。
周盘左右为难,最后谁都不帮。
石瑜璋不死心,就一直往上找,找到那最大的官——市长。
这石校长是个读书了人,知道事情捅大了!他可不想因此丢了小命。
于是他对周磐说,我把罐盖上交国家,你就出钱帮修一下学校,就当是做慈善吧!
经过这样一闹,周磐也知道这东西是个宝贝,就把它私吞了。
这事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京里,
当时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
他就下令追回盖子。
周磐就千方百计把这事拖着。
1926年的北伐战开始了,这一打仗,谁还惦记着这事?
这一搁就搁了20多年。
1952年,周磐被判死刑,他突然想到自己还有一宝物,也许能救自己一命。于是就把铜罐的历史交代并上交盖子。
但最终没能救他一命,那可是私藏文物罪呀!
这个盖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商代青铜器—皿方罍(léi)的器盖。皿方罍又被称为“方罍之王”。
罍,是古代的酒器,据说皿方罍可以装51升的酒。
整个高 84.8 厘米,器身高 63.6 厘米,重 51.5 千克。
判断青铜器是否有价值,看三点。
方的比圆的值钱。
单个的比成对的值钱。
有铭文的比没铭文的值钱。
而这三点,皿方罍全占了。
皿方罍盖上写的是“皿天全父己作尊彝”
皿,是商代一个大姓,天全,是名,彝yí,是酒器
意思是:我给父亲做一个大酒罐。后人根据上面的铭文,把它叫作“皿方罍”。
我们接着来讲,皿方罍的盖子。
后来,这皿方罍(léi)盖子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
盖子有了着落,皿方罍(léi)的罍身去哪儿了?
话说石瑜璋,眼瞧着形势不对。赶紧把罍身卖了,钱放到到自己的口袋里才是钱。
他买给了上海两个大古董商:李文卿和马长生。两人合伙买下此物后,不久 ,又转手卖给德国的大商人巴尔禄。
后来,巴尔禄全家要搬到国外,这罐太大,不好带走,他就转手买给了一个美国古董商。
后来又被卖给了文物大盗卢芹斋。之后就杳无音信了。
我们常说落叶归根,这皿方罍也许是有灵性的。
转眼70年过去了,皿方罍器身突然现身了!
1992 年,已故的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在出访日本时,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的家中,意外发现皿方罍器身。
新田栋一带着皿方罍器身前去湖南省博物馆,皿方罍器首和器身首次短暂“相聚”。
这样又过了9年
2001年,皿方罍的器身惊现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
虽然中国多家博物馆筹集巨资参与竞拍,但还是与它失之交臂。因为没有那么多钱!
最后,被一位法国人以将近925万美金的天价拿下。创下当时中国青铜器在世界拍卖价格最高纪录录!
这样又过了13年!
这段时间,中国经济速猛发展,国人有钱了,有能力了。
2014年,皿方罍的器身再次出现在佳士得拍买会上。
当时的国际大收藏家都知道,中国永远不会把罍盖转让。而当时罍身拍卖价格高达4,000万美金。
在这种情况下,
双方以“私洽”的形式 ,在国人的全力支持下,中国以2,000万美金购得罍身。“私洽”就是私下谈判。
这尊罍身穿越了将近一个世纪,终于落叶归根,回家了!
2014年6月28日,在湖南博物馆,皿方罍完璧合体,身首合一。
罍身从发现被收藏在日本收藏家的手里,到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两次,我们都眼睁睁地看着他流落海外。都是因为我们的国力不够雄厚。而当它再次出现的时候。我们终于有能力把国宝带回家了!
皿方罍完璧归湘,身首合一。已经不是普通意义的游子归家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