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好人孙敬斋:照顾养父母无微不至, 不是亲儿胜亲儿

孙敬斋,男,1952年12月出生,莱阳市高格庄镇孙家鲍村村民。他将养父母视为亲爹亲妈,悉心孝敬两位老人,特别在老人患病期间陪伴左右照顾的无微不至,用大爱超越了亲情,谱写了一曲孝顺美德之歌,成为乡亲们口口相传的佳话。近年来,孙敬斋曾荣获莱阳市“梨乡好人”、“第二届‘十大孝星’”等荣誉称号。

一、分房不分家,常年伺候老人身边

孙敬斋7岁时被李兰英夫妇收养,一直跟随养父母生活。由于养父母没有儿女,拿他当亲生儿子疼爱。每当回忆起小时候,孙敬斋总是充满感激:“这么多年养父母抚养我长大,从来都没舍得骂过我,不论亲生的还是非亲生,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以至于孙敬斋结婚后萌生出了分房不分家的想法,便商量妻子后与养父母住在了一起并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孙敬斋每天都把三餐做好端到养父养母手里再出去干活,因为养父的牙齿不好,为了让老人多吃点饭,他把家里的饭都炖煮得软烂,再用勺子碾碎。养母年纪大了,行动不利索,常常在大小便的时候把粪便污物弄到衣服上,他也从不嫌弃。寒来暑往,孙敬斋把养父养母照顾得无微不至。

二、养父突发脑溢血,尽心照顾两余年

1995年,养父在地里干活时突发脑溢血,就医后一夜之间能言善谈的养父偏瘫在床,说话变得含糊甚至难以听懂人说话,头疼的经常彻夜难眠。孙敬斋看着一夜之间被病痛折磨苍老的养父疼在心里,听说中药可以缓解症状,便每星期去给养父抓药并亲自熬药喂养父服下。为了避免养父出现压褥疮,他坚持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并每日定时给养父翻身拍背4到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为了给养父治病,家里入不敷出,但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养父养母吃好、穿好。为了在补贴家用的同时更好的照顾养父母,孙敬斋在家周边接一些小工,无论离家多远,天气状况与否,他都坚持一日三餐回家伺候养父母吃饭。“那时候找工作也不敢跑远了,一天骑个自行车往家跑好几趟,就怕老人自己在家出什么事。”孙敬斋说道。一起做工的工友提及孙敬斋,也无一不竖起大拇指:“他家里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他对待老人真是比亲儿子还亲。”

三、养母瘫痪在床,久病床前有孝子

2006年,孙敬斋的养母已有92岁高龄,又因股骨头坏死长期瘫痪在床,大小便需要有人照顾,连翻身都需要人搀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孙敬斋便承担起照顾养母的重任。但照顾瘫痪病人是个重活儿,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然而孙敬斋不嫌脏不怕苦,给老人收拾的干干净净,来家里串门的朋友都说看不出是老人住的房间。同时,为了让老人床上保持干燥,孙敬斋坚持每天给老人烧炕。给老人洗头、洗澡、喂饭、换尿片,端屎端尿也成了孙敬斋每天必做的“功课”,这一伺候就是7余年。在孙敬斋看来,养母就像是个“淘气又倔强的孩子”,经常让他“又好笑又好气”。因为养母需要经常帮忙翻身,自己有时帮她清洗时弄疼了老人,就发脾气大声骂他;清醒时,喂饭擦身完毕后又会温和地对他说“孩子,苦了你了”。在他的精心护理之下,母亲虽然卧床多年,但是从未生过褥疮,身上肌肉也没有坏死。2012年,养母在孙敬斋的陪伴照顾下安详离世。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用亲情和孝心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用实际行动给儿女们树立着榜样。在家庭中受到妻子、子女的尊敬,在邻里之间提起他都赞不绝口,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孝老爱亲的暖心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