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俞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市、复旦大学举行

 

12月24日,“第二届俞樾文化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杭州市临平区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杭州市临平区、复旦大学同步进行。

研讨会围绕俞樾与临平江南文化、玉架山遗址、大运河文化、未来社区、公共文化、志愿者服务、精神富有建设等内容,持续深入探讨文化“两创”的新时代课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之力,推进扎根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前沿的学术创新研究。

此次学术研讨会也是复旦大学和杭州市临平区委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实践创新势在必行:人文社科研究助力临平文化发展“更上一层楼”

会议开幕式由中共临平区委宣传部部长沈威主持,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代表主办方致辞,临平方介绍了俞樾纪念馆建设相关情况。

沈威表示,各方专家齐聚一堂,为临平区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期待凭借复旦大学深厚的人文社会学科优势,为临平区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临平俞樾纪念馆已正式动工建设,届时,临平将新增一个文化新地标,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对俞樾纪念馆、俞樾研究会以及临平文化的发展多多关注,围绕着临平的发展开展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完美地结合起来,共同谱写临平文化的崭新篇章。

顾东辉表示,研讨会聚焦“精神富有”新赛道下文化建设领域的实践创新,结合临平文化强区建设的经验样板,深入探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文化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从传统与现代的角度,从返本而开新的两个层面展开多学科的讨论,把学术研究和地方实践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服务,并希望有更多的复旦学者能参与其中,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者的智慧。

多角度建言献策,传统与现代碰撞发掘俞樾文化新机遇

刘朝晖主持研讨会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何俊、《俞樾全集》主编、复旦大学教授汪少华,《俞樾全集》主编、东南大学教授王华宝,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顾东辉、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复旦大学联合国教科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首席专家杜晓帆等专家学者分别在研讨会环节交流发言。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刘朝晖主持。

何俊在他的演讲“俞樾与经世致用的江南儒学”中指出,作为国学大师的俞樾,既贯彻了儒学“经世致用”的标志特点,又在其代表著作中体现出了他对“通经致用”的独到理解。认为俞樾“理性思考与开放思维兼备的学术风格”,在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标杆作用,在当下,对地方文化建设也有重要的精神启示。

汪少华提交的论文《俞樾书信收件人考证》强调俞樾书信收件人的确定是研究的一大难点。他根据2022秋季某拍卖会“徐琪致稷臣(罗丰禄)”书信内容,对信件涉及到的人物关系做了剖析,确定了收件人,并解释了并无乡试、会试交集而称“同年”的原因。

王华宝分享了他的论文《俞樾<论语>研究平议》。他向大家介绍了俞樾《论语》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俞樾研究的价值和不足进行简要分析,指出俞樾对《论语》的解读体现出晚晴新潮涌起格局下俞氏既守正又创新的一面。

杜晓帆的发言“长桥卧波——临平古运河与石桥景观”,围绕临平古运河的历史起源与石桥景观而展开,讨论了临平运河和石桥景观的价值,并引入国际同类型案例对比。他倡导在未来临平的城镇发展中提高对运河文化及运河遗产价值的研究与关注,以此赋能地方社区的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

秦小丽作了题为“临平遗址群良渚文化的聚落考古”的演讲。她强调了解“良渚文化”的社会文化结构和不同遗址群内在联系的重要性,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十多处良渚文化遗址的特征,特别指出由六个环壕聚落组成的玉架山聚落遗址群,是研究良渚文化区域社会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唐亚林以“以文化大繁荣引领临平大发展”为题,首先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文化自信自强”阐述了文化对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临平的未来发展,他倡导探索资源-事业-服务-产业“四位一体”的临平文化大繁荣新模式,兼顾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面,以文化营造推动建设幸福临平。

熊易寒在他的发言“数字未来社区建设”中,展望了未来数字社区的形态,介绍了社区数字化转型的几种可能,并创新性地提出“元宇宙”对于社区治理的启示作用。他认为,临平在数字经济方面有着较好基础,未来有望在社区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更多突破。

沈涵作了题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实践与趋势”的分享。她倡导,发挥临平的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当代旅游最新趋势和市场需求打造沉浸式旅游、文博旅游、研学旅游和国潮旅游,以吸引不同受众,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把临平打造成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文旅目的地。

汤景泰围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构良好城市声誉”,从当今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营造良好城市声誉作为媒体发展新突破口的角度切入,指出俞樾作为临平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能进一步发挥出临平内外部的多重优势,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顾东辉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以“志愿服务的专精提升:做精致的利他主义者”为题,强调了志愿服务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志愿服务的内在逻辑和专业增能,倡导志愿人员在“由内而外差序助人”的利他文化影响下,回归自助自强;以“德才兼修”要求自己,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据悉,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出生于浙江德清,成长在杭州临平。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朴学大师。俞樾4岁时,随父母由德清迁居临平。俞樾从童年到壮年的近30年时光都在临平度过,不仅在此完成学业、结婚成家,还在此考中举人、成为进士,至32岁,始移家入京。

来源:文科科研处

组稿:融媒体中心

文字:吴慧 项天鸽

责编:章佩林

编辑:邓晨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