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 书信“隔空对话” ——华科大老教授孙学东追忆杨叔子院士

“心理学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典型交融,它确实既是科学,确实又是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人文为科学导向,为科学供能,为科学开拓原创性的源泉。”这些语句, 出自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写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退休教授孙学东的书信。时隔多年,斯人已去,但孙学东教授依然清晰地感受着那跃然纸上的一颗质朴而热诚的心。

缘起一本书 相交十五载

杨叔子,著名机械工程专家、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第一人”。孙学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虽然两人的专业不同,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然而,二者之间却有长达15年的书信交往。

“2003年,为了总结我国战胜非典疾病的相关情况,我收集并整理成《围歼非典之战》的书稿,并向杨院士汇报书稿情况。”令孙学东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杨叔子的回信。“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科学为人文奠基、为人文铺路、为人文提供正确的思维,人文中充满了科学精神。”还表示“科学中充满了人文精神”。

杨叔子院士被誉为“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第一人”,他高举人文教育大旗,积极倡导在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在理工类院校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掀起“人文风暴”的改革,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深度融合,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当时杨叔子是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我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给杨先生写了这一封信,他不仅亲笔回信,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书稿的关心。”孙学东说,这封信对他十分珍贵,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他。他至今仍珍藏着杨院士亲笔书写的五封书信。

一字之差 院士回信两次

“杨院士治学严谨与认真的大师风范,我是深有感触!”孙学东拿出一本名为《医护患 战友情》的书籍,该书籍刊登了2018年夏天杨院士的回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你与你们团队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早2014年,杨叔子在北京参加院士大会时突发脑卒中。经过五个月的治疗,杨叔子给心脏安装上起搏器,经过休养康复后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等到2018年,由于腿脚不灵便,走路有些困难,他便转为在家办公。

“他在病中口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要求他的秘书打好后由他签上自己的名字,再寄给我。”孙学东回忆,由于秘书寄给我的信件中将“为霞尚满天”打成了“微霞尚满天”。经过与杨院士沟通,一周后,又收到杨院士的回信,将“微”字改成“为”字。

11月8日,在著名机械工程专家、著名教育家、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送别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回顾了杨叔子院士的一生:杨叔子院士一生诗礼传家、笃志报国。他秉承“清廉爱国,师表崇德”的家风庭训,始终怀揣科技报国梦;他一生心系教育、知行合一,导“育人,而非制器”的教育思想;他一生严谨求真、勇于创新,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成就卓著;他一生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机械工程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栋梁之材。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陈映琦

编辑:张成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