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抚远:多措并举推动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

“抚远是中国淡水渔都,这里盛产着‘活化石’——鲟鳇鱼,被称为中国鲟鳇鱼之乡,这里的鱼子酱更是一绝。”在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活动开幕式会场外的黑龙江冷水鱼渔猎文化展馆,抚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畅正在讲解抚远千年渔猎文化和生态渔业发展举措。

抚远渔猎文化集中展示(徐旭 摄)

12月27日,以“千年渔猎 生态渔业”为主题的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暨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哈尔滨举行。自此,一场品乐赏购一体的冰雪渔业嘉年华拉开帷幕。在哈尔滨太阳岛国宾馆,黑龙江冷水鱼渔猎文化展馆“华夏东极”抚远展厅格外引人注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阳岛国宾馆设置了渔猎文化展厅、冷水鱼展厅和冷水鱼休闲小食品品鉴区,其中渔猎文化展厅由黑龙江渔业发展史、赫哲族文化墙、赫哲历史文化展区、冷水鱼文化展区、冷水鱼标本展柜区、直播区组成。凭借着历史悠久的渔业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冰雪资源,抚远为广大游客奉献一场独特、精彩、高效的渔猎文化盛宴。

抚远渔猎文化集中展示(徐旭 摄)

抚远特产——蔓越莓、鲟鳇鱼子酱、风味鲢鱼等产品悉数亮相。鱼皮制品,桦树皮画、撅哒钩、铃铛网吸引不少与会嘉宾驻足。赫哲族群众穿着鱼皮衣,展示赫哲族传统乐器口弦琴和赫哲文化瑰宝——伊玛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桂荣和她的学员们现场制作赫哲族传统服饰——鱼皮衣。她们通过手中的针线,将一片片熟制好的鱼皮拼接在一起,最终魔法一样地变出了一件件好看、耐穿的衣裳。一旁,省级非遗项目桦树皮画的传承人顾世明正在讲解桦树皮画的制作理念。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徐旭 摄)

黑龙江省渔猎文化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水产种质资源丰富,孕育着以“三花五罗十八子、红白鳇、大马哈”为代表的100多种野生鱼类,优质水产品具有“味道鲜美、肉质紧实、品类繁多、绿色安全”等特点,深受省内外消费者喜爱。

赫哲姑娘载歌载舞,展示民族文化(徐旭 摄)

抚远特产(徐旭 摄)

抚远是名副其实的“冷水鱼都”。抚远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拥有宜渔水域40多万亩,绿色无污染的水域环境为冷水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等21科105种。近年来,抚远致力于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坚持不懈地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今抚远的赫哲族群众都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赫哲族群众不但通过网络直播捕鱼、销售鱼品,有的还发展成百万粉丝的大网红。

如今,抚远的赫哲族群众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陈雷 摄)

参加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活动开幕式的佳木斯市委常委、抚远市委书记何大海说:“希望通过此次盛会,把抚远冷水鱼产业的优势、优质的冷水鱼产品和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冬捕盛况展示给企业家朋友和全国的网民朋友们。”

抚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经济发展。2016年以来,把发展特色渔业作为全市五大产业之一,深挖渔业潜力,做大渔业品牌,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和特色渔业,并在全国打出了地域品牌,擦亮了“冷水鱼都”的“金名片”。

每到冬季,抚远东极鱼市都会格外热闹(陈雷 摄)

抚远不断加大涵养保护渔业资源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特种鱼繁育养殖与扩大鱼品深加工相结合,延长渔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如今,渔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抚远的冷水鱼提升了产量、打开了销路。

“我们有发展冷水鱼产业的独特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在鱼类种源上的优势,建设鲟鳇鱼现代产业园区,发展和做强‘种业’,带动全域冷水鱼产业的发展。”抚远市委书记何大海说,抚远将重点在绿色天然上做文章,在品质保障上创品牌,努力打造“东极抚远,江鲜活鱼”招牌,让抚远的冷水鱼“游”向全国,让更多的朋友们品尝到产自抚远的优质冷水鱼。(记者高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