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取经路上谁挑的担?

文/于华

您可以做一个这样一个试验:随便找一个人,不管男女老幼,也不论文化水平高低,您问:“唐僧取经路上谁挑的担?”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会这样回答:“这还用问?沙僧呗!”

我曾问过几位作家和几位中文教授,他们竟然也是这样回答。我还先后在央视访谈和某些报刊短文中,听到看到诸位名家名星一说到《西游记》电视剧主题歌歌《敢问路在何方》里“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时,也全都是说是“沙僧挑着担”。

如此“统一答案”的根据是什么?

敬请诸君细细地看看《西游记》原著吧——第19回是这样写的:悟空收伏了八戒离开高老庄时才“收拾了一担行李”,由“八戒担着”;原著第23回写的是:收了沙僧,过了流沙河,还是八戒挑担。八戒对悟空抱怨说“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悟空则先劝他“要吃辛受苦”,又训斥他说:若怠慢,便是“一顿粗棍”!八戒又央求悟空,想让那匹“高大肥盛”的马替他“带几件儿”。悟空却又说那马乃“龙王敖闰之子”。八戒无奈,只好老老实实一路挑下去。一直到第97回,还有“八戒挑着担,努着嘴”这样十分明确的描述。

特别特别是原著第100回,如来在唐僧师徒转正定级的总评中,说八戒虽“色情未泯”,但“挑担有功”,故加升为“净坛使者”。对沙僧,如来评说他“登山牵马有功”,故加升为“金身罗汉”。

由此可见,“谁挑担”有两个答案:一是电视剧中的沙僧,二是原著中的八戒。

为什么众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因为原著很少有人读,电视剧却是人人都看。

对于“挑担”,作者吴承恩写得细密而生动、合理又合情。例如在第23回,收沙僧过了流沙河之后,身为老二的八戒对着悟空老大又是诉苦又是央求,但老大和老二谁都不愿开口说让沙僧分担的话。这是因为,收伏八戒时是悟空用绳子把他捆绑来的,八戒入门时就显得很没面子。收沙僧时,悟空、八戒都拿不下他,最后请来南海观音出面才得以和平解决。这样,沙僧入门时就显得颇有尊严。

第一印象往往决定永久形象,所以,沙僧虽然身为三弟初来乍到,老大、老二却都不敢开口让他挑担。这样,通过挑担这一细节,在展现八戒憨厚怯懦个性的同时,也衬托出悟空虽然争强好胜却也有欺软怕硬的一面。

电视剧《西游记》编导在拍摄收了沙僧过了流沙河之后,没有任何交代,就突然“命令”沙僧挑担。

扮演沙僧的闫怀礼先生也许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如读过,他尽可以手持原著质向电视剧编导:凭啥要我“老沙”挑担?

我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也要读读原汁原味的名著。这样,才能不被影视剧编导用他们一个人的主观臆想取代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才能不让他们的改编一下子就变成了我们茫然盲从的“统一答案”。

作者简介

于华

于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获第六、第九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中篇小说一等奖。已在《人民日报》《中国报告文学》《小说评论》《绿风》等报刊发表诗文数百篇。出版长篇小说《青春岁月》和《潇潇春雨》等多部文集。多篇作品入选《中国最美散文》和《微型小说选刊》。

(编辑:曲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