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何以屡禁不绝?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又一起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的事件被曝光。

近日,有四川省广安市群众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广安邻水实验学校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变相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给学生家庭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

经查,群众反映问题属实。自2015年以来,邻水实验学校分三个阶段实施基于使用平板电脑的信息化教育,涉及学生13274人次,共收取平板电脑及软件服务费2437.65万元。

在“互联网+”时代,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当是大势所趋。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各地屡屡曝出学校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之类的事情。此前,国务院大督查就发现,部分学校打着“自愿”的幌子,通过设立“智慧班”“未来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及学习软件,有的学校甚至为相关企业“搭台唱戏”推介学习软件,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影响教育公平。

目前,邻水实验学校已向学生全额清退了违规收取的2437.65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事情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反思不能就此停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督查情况看,邻水实验学校在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通报同类问题、重申相关规定后依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规,充分说明学校不重视规范教育收费,执行政策规定不严格、贯彻落实不到位,对违规行为心存侥幸,也暴露出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力,存在作风漂浮等问题。该如何遏制学校顶风作案的“冲动”,值得深思。

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不仅采购要合乎规范,不能打着“自愿”的名义行强制之实,是否需要全面落实“平板教学”,本身也值得商榷。

简而言之,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是一种方向性的引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跟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必须定位于辅佐服务教学的角色,各校需因地因时因人而宜。也就是说,真正有助于教学的,那就应该尽可能紧跟潮流,否则便应当斟酌执行。

举例而言,当年令人目不暇接的多媒体教学,便曾经历了从“喧宾夺主”到回归辅助教学本位的变化过程。因此,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并不是非用不可,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同样的道理,中小学推进“平板教学”也并非当务之急,其合理性甚至需要打上问号。目前,平板电脑很大程度上只是取代课本和板书,如果需要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原来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足够。更何况,让学生尽可能减少接触电子产品是保护学生视力的重要原则,如果不是必不可少,何必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呢?这究竟是在作秀还是另有所图?令人疑窦丛生。

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想好经不被念歪,清退款项和处理责任人绝不是终点。必须筑牢监管“防护栏”,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收费特别是第三方服务收费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完善联席会议机制、督办查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倒查和监督机制等,方能有效遏制学校变相推销平板的冲动,行稳致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