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成都”的2022年① | 全民健身 尽情释放运动热情

登上丹景台,呼吸着城市绿心清新的空气;

在领跑团的带领下,到环城生态公园用运动热情将城市包围;

……

运动的成都人正在用最运动的方式告别即将过去的2022。

过去的一年,对成都人来说是运动的一年。乒乓球、足球、飞盘、自行车、跑步、滑板……无论室内室外,酷暑寒冬,以奔跑开年,以骑行完结,爱运动的成都人肆意地释放着自己的运动热情,以全民参与的健身运动为2022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体育改变城市”“运动让生活更美好”,体育不断融入生活,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生活体育从精神、意识层面的概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这也引得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感慨,成都不仅是生活体育的首提地,更是生活体育的践行者。政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设施投入,延伸健身物理空间;优化智能设施布局,提升健身获得感和实效;全面开放大运场馆,使市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的体育服务,不仅全面激发了市民的健身热情,也使健身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城市新的时尚潮流与文化内涵。

体育设施不断健全

给全民健身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空间

2022年,成都市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46个大运场馆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2022年元旦前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带动了骑行热和露营热,周末、节假日无数成都市民走上环城绿道,在蜀道通衢、一叶禅林、萌宠乐园、千林里、青龙墨池园、悦动彩林等特色园区寻找快乐。

与此同时,成都市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江滩智慧体育公园、桂溪生态公园等提升改造,兴城国际足球体育公园加速开建。持续对“金边银角”示范点建设,启动实施天府立交桥等4座立交桥桥下“运动新空间”示范工程。近日,记者从成都市体育局了解到,2022年成都市新建“社区运动角”100个,涉及成都市下辖的各个区(市)县,大大小小的社区运动角与附近的公园相互融通,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就近就便健身锻炼。与此同时,成都市推动天府绿道有机植入健身新空间,打造绿道健身新空间200余处。届时,全市各类体育场地将达5.9万余个,总面积4841万平方米。

“大运有我”吸纳活动进场馆

持续整年的赛事活动全龄覆盖

在大运会旗帜的号召下,全民健身活动燃烧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情。12月17日,“爱成都·迎大运”“运动成都”成都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二届社区运动会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举行了盛大的闭幕式。从3月启动,到12月闭幕,历时9个月,这场成都市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一共举办了2000余场赛事活动,参与人群涵盖从幼儿到老年的所有年段,据统计超过600万人次参加运动会的各类赛事,赛事(活动)举办遍布全市所有区(市)县,连德阳、眉山等地的队伍也踊跃参加。

除此之外,成都市持续推动“大运有我”全民健身活动进大运场馆、大运场馆及附属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科学健身指导走进大运场馆、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等四大行动计划。通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等,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市民健身超450万人次。此外,还依托环城生态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载体,打造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的运动场景,开展绿道骑行、登山等活动4069场次。开展冰雪活动“五进”行动,全市冰雪运动人口超过50万。

优化智能健身设施布局

提升市民健身成效和健康水平

2022年,市委社治委、市体育局联合印发《运动健康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制定并实施《关于实施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23个区(市)县优化完善智能化健身设施布局规划,建设48个社区级智能化室外健身设施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智慧化运动社区示范点建设,不断提升“家门口”体育设施公共服务水平。

推广“互联网+”智慧绿道体育系统,打造全省首套室外智能健身房。实施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工程,打造社区级智能化室外健身设施示范项目51个。推动市民健康关口前移,开展“社区体育健身配送”“运动营养膳食建议”等服务,培训“社区运动健康师”820名,开展国民体质监测9.85万人。

更加运动的2023年即将到来

2023年,成都将紧紧围绕“大运会”主题,打造市民健身场景,让城市动得更加火热。以社区运动节、天府绿道健康行、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为载体,在传统春节、大运会倒计时、大运会开闭幕式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龄段的各级全民健身活动4500场次;积极培育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推进培育和发展国际自行车日暨绿道骑行、乡村运动节、成都市越野赛等具有成都特色的本土品牌系列赛事,围绕春熙路、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双子塔等地标商圈,打造地标景观全民赛事活动。

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推动室外智能健身设施建设,打造80个社区级智能化全民健身运动设施示范项目,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推动智能化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450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920万人。组织国民体质监测12万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名。力争市民体质合格率连续7年实现增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胡锐凯 图片 本报资料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