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周口”系列历史人物之世硕:研究人性的集大成者

黄献

顺治本《陈州志》称世硕是陈国人,位列孔子七十二贤人,著书二十一篇,名为《世子》。

既然都被称为世子了,其学说自然自成一派,并收有弟子。

估计,世硕的弟子向他们的师伯师叔们学习,那些师伯师叔编著孔子的言行为《论语》,他们就编著世硕的言行为《世子》。所以,《世子》很大可能是世硕的弟子们编撰的。

因为《世子》这本书已经亡失,所有的臆想都是猜测,无任何实证。

不仅其著作没有留下来,就其本人的生平逸事都没有留下来。令人费解。

世硕在人性研究上是一个集大成者。

人性研究,儒家以性善立学说,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这一点,孟子的理论最为系统。

孟子将人心看作仁心,所谓仁心就是善心,孟子感叹:如果谁家的小鸡小狗走丢了,这家主人肯定会连夜寻找,而人的善心丢了,很多人却不知道去寻找。

由此,孟子说了做学问的终极境界:所谓的做学问,就是将走丢的善心找回来而已。

最能代表孟子人性本善的一段话是孟子将人的善心比作水之趋下。所谓水之趋下,是说水一定会往低处流。他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善心,就如同水永远往低处流一样。即便是有时水往上面走,那不是水的本性,那一定是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暂时改变的。

孟子的话,振聋发聩。

孟子人性论主要集中在《孟子》中的告子篇。

同孟子持续探讨的人物就是告子。

告子的身份在学界有争议,有人认为告子是孟子的学生,因为其出现在《孟子》中很多处;有人认为告子是墨子的学生,因为在《墨子》中也多处出现告子;还有人说,这个人压根就不存在,是编撰的。

《孟子》中既然称其为告子,而不是像匡章、桃应那样直呼其名,可以预测其或许年长于孟子。

在《墨子》中,有人对墨子说:告子这个人啊,既称赞你的学说又诋毁你的行为,你干脆开除他吧。

从这句话中可以得出告子是墨子弟子的结论。

梁启超在《墨子年代考》中说:《墨子》记载的告子和《孟子》里出现的告子实为一人,墨子去世之年与孟子出生之年不过相差了十来年而已,告子弱冠之年,恰逢墨子晚年,而告子晚年时,恰是孟子之中年。

梁启超的意思是,两人见面论道,是非常有可能的。

告子的人性观是人性无善无不善,是说人性压根没有善恶之说,至于人的行为表现,那都是外在的,都是因为外部环境而进行的。他说人性就是木材,就是原材料,至于做杯子还是其他,都是根据需要而决定的。他还把人性比作激流的河水,在哪开口就往哪流。

在告子的理论中,人性就是客观存在的木疙瘩,没有感情,没有情绪,也没有善恶之分。

世硕的观点被东汉学者王充记录在《论衡》里。

王充说:周朝的世硕认为人性有善有恶,注意培养善良的一面,其善性就会增长,放任罪恶的一面,罪恶就会增长。王充综述世硕观点称人性有阴阳两个方面,而善良在于养。

基于此,王充透露世硕著有《养书》篇章。

在孔子弟子中,秉承人性有善有恶之观点的人,还有宓子贱、漆雕开等人。

孔子去世后,儒家学说内部分化,逐渐形成八派,漆雕开是为其中之一。可见,人性有善有恶之说,在当时也算是颇受重视的一门学说。漆雕开的著作《漆雕子》也早已亡失。

有人将世硕列为漆雕开的弟子,但证据不足。

孔子的几个陈国弟子中,世硕是史料明确记载有著作的人。

本可以光耀华夏,结果却在历史上仅留只言片语。其成就令人仰之,其著作之命运让人唏嘘。

期待在未来某一天,在某处考古现场,有人惊呼:《世子》重见天日了。

届时,华夏重温世子言,陈国旧地为子欢。

参考文献:

1.《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陈国史》,张进贤、张继华编著,海天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孟子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12月第1版,2015年7月第15次印刷。

4.《墨子》,方勇译注,中华书局,2011年10月第1版,2015年3月第2版。

5.《先秦诸子系年》,钱穆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8月第1版,2015年10月第15次印刷。

6.顺治本《校注》,温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原载《周口晚报》12月29日7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