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66亿元!济宁能源2023年战略客户恳谈会签订合同额再创新高

      融汇共享,真诚共赢。12月29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战略客户恳谈会在济宁富力万达酒店举行。济宁能源与313家战略客户共签订合同额超76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这标志着济宁能源将协同上下游客户,共同构建贸易发展新格局。

      2022年,济宁能源港航物流板块实现了跨越式的蜕变:从集装箱运输量的突飞猛进,到运河接力下的贸易协同;从河江海多式联运,到定制化的综合型物流服务……这一年,通过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共赢,济宁能源物流贸易形成新支撑,实现物贸营收超420亿元,成为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13家客户合同额超766亿元

服务企业,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客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剖析能源、物流、港航等行业形势热点问题,分析可利用的区域资源和政策优势,开创企业间合作新模式,共同探索新形势下互利共赢发展之路。

据悉,济宁能源共与313家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同量总计7050.34万吨,签订合同额超766亿元。河北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军等三家企业代表相继上台发言。他们表示,愿与济宁能源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企业发展,共同迎接美好未来。

    “近年来,我们与各位合作伙伴一道应对疫情冲击和市场变化,在合作中加深友谊、在双赢中共享成果,总体合作结果大大超出预期。”济宁能源党委副书记闵维说,2021年太原业务恳谈会,总计签订合作合同额200亿元,全年实现298亿元;去年济宁业务恳谈会上,总计签订合作合同额365亿。“2022年,济宁能源全年营收有望突破560亿元,取得这些成绩是共享资源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

    2022年,济宁能源在现代港航物流板块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集装箱业务成功拓展集装箱航线10条,全省首次河江海联运远航福建。建立协同上下游、贯通产供需的物流贸易服务新模式,业务版图覆盖全国12省市40多个城市。依托瓦日铁路、京杭运河、江海河多式联运,为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山推机械、曜晖集团、亿盛建材等本地企业,开发煤厂直达、江河联运、一单制、“钟摆式”运输、“门到门”发运等定制化、多元化、集成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发运产品6700余标箱,通过“陆改水”运输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1200余万元,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安钢与济宁能源互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在地域上山水相依,在发展上唇齿相依,彼此之间的合作更是源远流长。”安钢集团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付昌谈到,特别是随着周口项目的建成投产,安钢对优质煤焦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合作范围还将持续扩大。希望双方借助此次峰会,紧紧抓住合作共赢的契合点,进一步拓展合作维度,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级。

依托港航物流强大优势

一企一策,为客户提供更大价值

    随后,济宁能源物贸事业部、梁山港、龙拱港的三位掌门人接连上台演讲,详细介绍近年来济宁港航的发展变化,推介业务亮点,寻求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新途径。

    “如今,济宁能源已经拥有梁山港、跃进港、龙拱港、太平港、顺达港和春江港等六个大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占据全市吞吐量的60%,引领济宁稳居全省内河首位,并超越沿海城市大港,跃居全省港口第5位。”济宁能源总经理助理、物贸事业部总经理荣强说, 2022年实现的3.5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完成了运河沿线许多大港口几年才能达到的量,航线网络基本成型。

据介绍,梁山港和龙拱港,是国内少有的能通铁路的两个内河港,为铁水联运、多式联运、散改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中,梁山港拥有90万吨的大煤棚,“运煤不见煤、运煤不见人”,自动翻车机可以实现万吨大列双翻,仅需4分钟。2022年,梁山港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全省内河唯一。

    龙拱港已建成全国内河首个无人智能、全自动化集装箱示范园区,龙拱港还全面对标“青岛港”“天津港”等海港,将海港智慧化方案引入内河港口,采用“自动化岸桥、无人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全自动化场桥”技术路线,部署工业5G专网,实现了港机自动化、融合定位、无人智能驾驶等多生产场景应用。

   “我们将依托济宁能源现代港航物流的强大优势,做大做优链条式服务、差异化服务、多元化经营和平台化赋能,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荣强说,服务还是济宁能源最大的优势所在,他们将实施联营联销,量价结合,阶梯定价、“一企一策”订单式服务,“公转水”“散改集”,充分发挥采供销金融一体化的优势,提供增值服务。

建设运河物流产业带

共享共赢,共同打造物贸新生态

    自古以来,济宁与京杭大运河相伴相生。

    古代大运河是漕运重要物资交通要道,曾有着“官舸商舶鳞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繁荣盛景。现如今,大运河仍以其联通南北、承东启西、规模经济的交通优势,不仅有效降低了制造业物流成本,更成为助推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按照山东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部署要求,提出了“依托内河航运,把济宁打造成全省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新桥头堡”的思路目标,组建了济宁港航发展集团,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运河物流产业带,推动港产深度融合,力争“十四五”末吞吐量过亿吨。

    一年来,济宁能源坚持客户至上、开放合作,健全港航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整合煤矿港口资源,形成煤炭产能110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4270万吨,集装箱运营能力20万标箱,船舶运力630万载重吨,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023年,我们将坚持贸易引领,落地新策略,拓展新渠道,搭建新平台,为各位合作伙伴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经济的供应链服务。”济宁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表示,济宁能源将深化“进江、联海、陆向”战略,做大货源规模;打造陆海联动物流大通道,做优网络布局;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做新业务模式。

      下一步,济宁能源将无偿开放济宁港航智慧物流交易平台,对接国家级大宗货物交易平台,提供“贸易+物流+金融+云仓+信息”一体化集成服务,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物流成本,共同打造“融合创新”物贸新生态。(通讯员:马辉 邵长坤 宋浩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