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布衣峥嵘 颂铁骨崔巍

忆布衣峥嵘 颂铁骨崔巍

民盟彭州市总支    谭默娜

在华夏神州的深处,掸去封面灰厚浮尘,那些旧日章节便幡然醒来,睡眼惺忪地轻声诉说时代记忆中的家国往事,悲壮与绚烂,屈挠,亦或是自雄。

1936年,张澜先生作《曹专员仲植查灾返成都》二首,其中一首写道:“昭剑南趋千里途,白泥食尽树皮无。知君永久留心影,百幅东川饿莩图。”那时,四川北部广大地区发生特大干旱,虽已花甲的张澜先生不惮劳苦,深入多地走访调查。这首诗正是张澜先生在川北看尽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凄凉后的心境。此诗仅是张澜先生文学作品的片段,却无不反映出先生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品格特质。这一品格特征奠定了张澜先生一生奔走国事、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人生历程。

纵贯晚清、民国、共和国初期,从经历封建王朝分崩离析、军阀割据称雄、国共殊死博弈、新中国举步维艰等近代社会曲折进程,张澜先生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这不得不提及国共两党殊死对抗的阶段,争取四川力量的关键均投射在张澜先生一人身上,蒋介石一方通过指示拉拢张澜同窗挚友规劝张澜;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三访特园与张澜先生密谈,希望借其威望促成西南势力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借机壮大发展红军川康力量。1946年1月10日,万众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史称“旧政协会议”。在短短不到两个月国民党公然撕毁决议,提前举行违反政协程序的国民大会,并以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民盟加入。张澜先生临危不乱在电话里连说三遍参加不得,民盟拒绝参加“国大”,表现出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坚定立场。张澜先生作为中国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先驱者之一,他以卓越的胆识把握历史,追求政治进步,对中国共产党后续占据有利形势起到关键作用。

张澜先生所追求的实现真正的民主不仅体现在革命事业,同时也体现在其教育事业上。张澜先生鲜明且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影响了一代怀揣救国兴国之志的知识分子。张澜先生生于晚清,其父为晚清秀才,耳濡目染的儒家和墨家思想极大程度影响着张澜先生早期的思想观念。张澜先生从小便学习积累了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其《自传》中也曾写道:“少承父母良训,研习经史,以气节自励”。保路运动之后,张澜以川北宣慰使回到四川家乡,为了稳定川北地方秩序,改良地方混沌局面。他决定从家乡教育入手,而兴办南充民众教育馆便是张澜先生在周恩来的指点下,向四川省政府建议大力开展扫除文盲、普及教育的一项重要事件。张澜先生被委任为国立成都大学校长期间,他就提倡学术思想的“兼容并蓄”“百家争鸣”,允许学生创办社团,研讨各种思潮。张澜先生在此任职校长期间,首开四川高等教育招收女学生的先河,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这一举措对于四川地区的女子教育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担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期间是张澜先生教育生涯的高峰时期,许多重要的教育主张都在这时产生并得以实践。在张澜先生的教育活动中,他始终坚持“教育救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以民族大任为己任,坚持民主办学,在办学、教学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张澜先生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民盟人缅怀张澜先生,常会提及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在天安门盛赞张澜先生:“表老,你是一面旗帜,插到哪里就起作用,而这个作用是别人起不到的。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表老啊,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的啊!”这段评价中的人好、德好表现在张澜先生为官清廉奉公,而“与日俱进”则是称赞张澜先生追求真理,为实现民主毕生奔走呼号。这段评价浓缩了张澜先生人格写照的华美篇章,闪耀着崇尚民主、独立于世的生命光彩。

张澜先生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正如他的名;他为人师表,方方正正,正如他的字——表方。他一生廉洁,居官不贪,历经世俗如荷出污泥而不染,如山矗高远而崔巍。正值张澜先生诞辰150周年,忆先生峥嵘岁月,激励每一位民盟后辈继承遗志悟初心,勿忘“立盟为公、参政为民”“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民盟优良传承。

此刻落笔,不禁回想起曾在入盟申请书中写道,“孩提时候的我一直问寻着,开国大典上站在毛主席身后那位银须青衫的老者。”时间的长河经久不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其行走的轨迹。恰逢入盟十年,谨以寥寥数语,缅怀民盟先贤——张澜先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