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到底得罪了多少人?|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作者丨囡楠

“李成儒还是李诚儒?”

“如果不带言字旁,就是我还在努力中想做一个文化人,带言字旁,诚实的诚,那就是李诚儒是一个诚实的文化人。”

李诚儒终于火了。

不过,不是因为他的戏,而是因为他的嘴。

可能连他自已都没想到,演戏二十几年,最后竟然因为“直言不讳”让大家记住了他。

而他的故事和人生,更是伴随着三次大起大落,充满“戏剧性”。

0 1

李诚儒出生时,是北京东城稳妥妥的富家小少爷。

也是家里11个孩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他们家距离故宫的神武门,也就5分钟的路程。

在家放风筝,刮起西南风的时候,风筝就会挂在故宫的角楼上。

家族最鼎盛的时候,父亲可以花两块大洋买到以前皇宫里的一个蛐蛐罐。那时候的一块大洋,可以买一袋洋面。

只是好景不长,李诚儒还未长大,他家就没落了。

父亲早逝,家族被抄家,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李诚儒的生活一落千丈。

从富家少爷变成贫困子弟,仿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

之后李诚儒的童年,就是无尽的灰暗。

苦到什么程度呢?

“吃野菜,吃柳芽,吃番薯叶,吃豆腐渣。面食是菜窝头,很少能吃到净面的窝头。”“我跟几个哥哥拿着大麻袋,到商店门口的白菜堆里捡菜帮子和菜叶往家里抗。然后再拿水泡开剁烂了吃。”

11个孩子最终只活下来9个,李诚儒是其中之一。

0 2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7岁那年,李诚儒就开始出门赚钱了。

他在服装店里做学徒,空闲之余学学京剧,再后来在北京到处演出,积累了不少舞台经验。

渐渐的,他对表演感兴趣起来,但始终觉得自己是业余的,一心想要找个师傅学习。

他没事就跑到人民艺术剧院门口,找机会就蹭着票进去看话剧。后来认识了董行佶(我国著名话剧演员)。

董行佶每周教李诚儒一次,一共教了十年。

国家恢复高考那一年,李诚儒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毕业后,他到《西游记》剧组,想饰演唐僧一角。

可惜失败了,《西游记》中上千个角色,李诚儒没能演成一个。

不过,他成了剧组的场记。

那时候的场记相当于助理导演,跟现在不同,李诚儒觉得这是条通往未来导演的路,在剧组一待就是五年半。

李诚儒和剧组的工作人员

虽然没能在镜头前出现,可李诚儒对《西游记》的顺利拍摄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拍“三打白骨精”时去张家界取景,刚好碰上雨季,路很难走,还出现塌方,所有剧组人员一筹莫展。李诚儒便自告奋勇的去探路。14公里的山路,他走了一天一夜。

弼马温驱赶的马群,是他联系军区的骑兵团借来的。

人参果树的实景,也是他费了很多心思,才在公路施工现场被砍掉的大树里找到的……

白龙马和沙僧的扮演者,也李诚儒找来的。

导演杨洁在后来采访中说,“如果缺了李诚儒,就如同缺了我一个手”。

这么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在剧组五年半,被开除了三次。

因为李诚儒负责所有人的吃、穿、住、行,又因为性格直接,说话不留情面,得罪了不少人。为了平息闲言碎语,导演只能“忍痛割爱”,让他离开。

可是没了他,剧组甚至无法正常运转。于是李诚儒又三次被导演请了回来。

很多年后再提到这件事,被问起对心里对导演有没有什么怨恨时,李诚儒只是说“跟着导演我学会很多东西,她非常照顾我,我心里只有感恩。”

《西游记》拍摄结束,剧组解散,李诚儒还是没做成演员。

正赶上当年“下海”风潮,他也想自己做点小生意。

小生意做着做着,就成了大生意。

经商8年后,他在北京寸土寸金的西单开了一家“特别特”服装店,名噪一时。

吃鲍鱼,开豪车,穿世界顶级西装,随便给服务生小费就是100美金。

这是90年代初的李诚儒。

那个有辆摩托车开就能在别人面前炫耀很久的年代,李诚儒已经开上最新款的奔驰了。

当时的100美金对普通人来说是笔巨款,可对李诚儒来说,不过是双袜子钱。

毕竟那时候的他是个超级有钱人,资产过亿。

吃过没钱的苦,在突如其来的巨大利益面前,人是容易飘飘然的。

也包括李诚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生活过的晕啊,膨胀了。”

因为想赚更多的钱,李诚儒开始不断投资,做外汇,可惜赔的血本无归。

后来李诚儒再回忆起那段经历,觉得自己在“犯糊涂”。

不过马未都却这样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有过钱,那这辈子基本上,就能够知道什么叫风雨了。

0 3

冷静下来的李诚儒,不断的问自己,最爱的到底是什么。

以前穷怕了,他觉得自己最爱钱。可是吃不饱饭和挥金如土的生活他都体会过后,他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想做演员。

正赶上大学的同学赵宝刚拍戏,李诚儒就去客串几个了角色。

他是《编辑部的故事》中的骗子。

是《过把瘾》中的钱康。

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中的吴永民。

这些角色,都像曾经真实生活里的他自己。

就这样客串了几年,1997年,李诚儒重新回到了演艺圈。

即便离开演艺行业这么多年,强大的台词功底和经商时的一些经历,依然让他对角色的把握驾轻就熟。

2001年,一部名叫《重案六组》的电视剧一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当时,它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风头最劲的刑侦剧,也是到现在为止都很难超越的经典。

电视剧《重案六组》剧照

李诚儒在里面饰演刑侦队长曾克强。凭借以前做生意时与警察打交道的经验,他把大曾演活了。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还是这部剧的策划。

50岁时,李诚儒的这张脸,终于被大家记住了。

那几年,是李诚儒在演艺事业中被人们记住的巅峰。

不过,人们看到他也只是知道他是演过“大曾”的演员,却不知道他的本名叫李诚儒。

《重案六组》之后,李诚儒演过不少小角色。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电影《大腕儿》中的这段一分多钟的台词,只有几个镜头,却堪称经典。

像是对着你喋喋不休,又像是在喃喃自语。他把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癫狂表现的淋漓极致。

拍完三个小时后,李诚儒的手还是在一直抖。

这是因为,他完完全全的融入到了角色里。

再小的角色,再短的镜头,他都要求自己演的必须真实。

演情绪戏,哭戏,全部来真的。

他不允许自己情绪有一点不到位,更别说借用很多演员演哭戏时都会使用的眼药水。

电视剧《人生几度秋凉》,李诚儒哭戏片段

很多导演都称赞,“李诚儒是个真实,有气场的演员”。

情绪到位了,还有台词。

对于台词的精准把握,来自于他跟随董行佶老师时十几年的苦练。

记台词先记六成熟,然后再揣摩人物,再把那四成塞进来,这样台词记住了,对人物的理解也到位了。

梁宏达这样总结过李诚儒记台词的方法。

所以在《演员请就位》中,他才有底气质问台词说的毫无感情的艺人。

这些年,李诚儒很少演过什么大角色,却依旧担的起“老戏骨”的称号。

并不是因为年纪大,而是因为见过大风大浪,经历过大起大落,体会过辉煌至极,也明白了世态炎凉后,可以把人生百态演的淋漓尽致。

徐庆东导演曾评价他:“他有10年经商经历,人情世故懂得不少,一看便知是个阅历颇丰的人,对各种角色的把握非常透彻”。

每一场戏都是他内心深处灵魂的最自然表达,这大概也是他看不惯不自然和不走心的演技的原因。

自身的经历让他知道,被捧得多高,摔下来时就有多惨。事业、人生,皆是如此。

所以他才会在批评没有演技的流量艺人时,毫不留情。

面对老戏骨,他依旧敢说。

他说张国立在另一位演员念台词的时候不应该张嘴,要不然听着很乱。

他说唐国强饰演中堂大人,整个身子蹲下搀扶一个妓女,不符合当时人物的身份。

不仅在演技的细节上对自己和别人较真,在李诚儒“看不惯”的事情上,他也一直毒舌。

讽刺不会演戏,只靠一张脸的演员。

戏不好没关系文戏咱们找文替,武戏咱们找武替要露身子的就找一好莱坞的裸替实在需要自己说词的不管什么戏都跟对手说:1234567一口流利伦敦腔,倍儿有面子

讽刺拍戏只看流量不看演技的投资人。

所以我们成功投资人找什么演员 都找流量最大的不找戏好的

批评编剧胡编乱造。

应该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甄嬛传》,也应该没有几个人不会称赞《甄嬛传》的成功。

李诚儒偏偏就是那几个人之一。

我觉得他胡编乱造,害人不浅。

王爷进个宫都需要递折子,更别说可以随便在御花园和妃子泛舟湖上了。这种情节根本不可能。

批评刘晓庆演绎的《垂帘听政》中的片段,“历史上董元醇是山东的御史,而慈禧的故事发生在热河。所以把董元醇瞬间拉过来割舌头太不现实了。”

他一直呼吁编剧,写历史一定要写正史。还没了解透彻历史前,不要随随便便写剧本。

还有现在最受关注的他和郭敬明的“战争”。

李诚儒一早就坦言,

他瘦弱的身躯和他那不太美丽的声音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在此之前我是真不知道他是一个知名的导演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知名导演,你的作品却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演员、导演、投资人、电视剧、电影......李诚儒没有“放过”任何一个。

岁月并没有让他变得世故和圆滑,他就像我们父辈的老派人,也像戳穿皇帝新衣的那个老实人。在表面看起来一片平和的演艺圈,锋芒毕露。

但他绝不是博眼球的随便说说,一字一句,都有理有据。

对于跟戏有关的所有,他的确“毒舌”,并且是近乎苛刻的执着。

只是二十多年的演艺生涯,李诚儒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大红大紫,不过最起码我们现在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足够敬业,敢怒敢言的演员,被我们忽略和淡忘了这么多年。

不过对于李诚儒自己来说,大起大落的经历,他早就看淡了一切。他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只是对于做人的原则,绝不退让。

有人问,在娱乐圈,李诚儒到底得罪了多少人?

但其实无论多少,他都不在意。

也有人曾带着嘲讽说,如果不是郭敬明,都不知道你李诚儒是谁。

但恰恰就是因为有李诚儒这样被忽视的人存在,才会让很多高高在上耀眼夺目的人不舒服,希望娱乐圈李成儒这样敢说真话的人,再多一点。

参考资料:北广人物周刊《李诚儒:儒者怀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