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许多人都不明白,康熙帝愿意把当皇帝的机会给四爷,又怎么是偏心小儿子呢?不是的,从表面上看,四爷是得到了皇位,成为了胜利者,但是在获得胜利的路上,他付出了太多的痛苦和代价。在很多时候,有选择真的未必比没有选择更幸福。我们试想,如果康熙帝的遗嘱被人发现,四爷的下场该如何?而如果十四爷上位,他光明正大,且不需要承受任何心理负担,这对四爷来说是多么不公平?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在《步步惊心》中,九子夺嫡可以说是贯穿全剧的核心,不管四爷和八爷如何喜欢若曦,可是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夺取皇位。康熙帝两次废太子后,四爷和八爷锋芒毕露,开始展现作为一个储君的野心和态度,而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最终的答案。雍正登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朝代,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一个好皇帝,他勤勤恳恳,为国为民,这是既定的事实。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登基的一定是四爷?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事实上,在《步步惊心》中,四爷并未展现出自己要当皇帝的野心。这并非是因为四爷足够隐忍,他是真的没想过当皇帝。四爷的成长背景大家都很熟悉,他的生母是德妃。德妃当年被骗入宫,被迫生下了皇四子,将他转手送给他人做嫁衣。四爷便是那个嫁衣,他从小就没有经历过正常的父母关爱。康熙帝有那么多孩子,他最疼爱的就是皇后的遗孤太子,其他几个孩子对他来说,并没有任何区别,更别提那个从小就被当成工具人的四爷。而德妃生下十四爷之后,更是将四爷抛之脑后。表面上,德妃是教导两个孩子要兄友弟恭,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德妃偏心,她根本就不疼四爷,她只关心十四爷。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在这种背景之下,四爷哪怕是一个尊贵的皇子,他也非常厌恶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人比四爷更明白自己的痛苦源于何处,那些个看似华贵无比的外袍底下,藏着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残缺的灵魂。四爷对皇家是有怨恨的,这种怨恨其实隐藏在他的认知里,正如他接纳乌拉那拉氏,也正如他为了安抚年羹尧,暂时委屈自己的弟弟十三爷。以上种种,四爷都厌了,倦了,但是他还是选择那样做,或许这就是每一个皇子该有的觉悟,他们要对自己的身份负责,对自己所拥有的荣华富贵,付出应有的代价。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在故事中,十三爷获罪,四爷曾“归隐山林”,他总是跟四福晋在府邸种树栽花,远离朝堂。诚然,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四爷这样的行为是为了迷惑八爷党,但是从他跟康熙帝的对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四爷是真的享受过这样的生活,他跟太子不同,虽然都是皇子,太子更喜欢享乐,而四爷更喜欢“吃苦”,他习惯了承担皇权的压迫,也习惯了那紫禁城中所有求而不得的事儿。但如果说归隐是四爷的梦想,那又是什么让他重新成为猛虎呢?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康熙一废太子时,康熙帝挖出了太子和九爷背后的贪官污吏,那个时候不管是哪位太子,都还照应着自家的势力,他们不想康熙帝全盘清理,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倘若这浑水被澄清,那么必然损耗个体的利益,这显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法子。所以在那次公堂对质中,太子和八爷党都选择了后退一步,他们为了保留自己的棋子,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但是作为太子党的四爷却站了出来,他希望康熙帝能够真正解决这些毒瘤,希望还百姓一个太平。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康熙帝犹豫了半分,他便选择了柔性处理。其实这件事,康熙帝的处理手段,自然是比四爷的想法更为高明,很多时候,一味地打压并不会解决问题,只有巧妙地转移矛盾,或许才能狗咬狗,在不损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毫发无伤地解决问题。康熙帝无疑是高明的,但是在这样的高明背后,我们能看到两代统治者的共同愿望,那就是希望盛世太平。四爷是有自己的理想主义,他的这个乌托邦,只有十三爷能理解,没有人能明白那个沉默寡言的四爷为什么要坚定铲除贪官。而若曦出现,她道出了跟四爷相同的想法,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才能还百姓一个清净。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在其位,谋其政。不管是太子,还是八爷,他们都盲目得想要皇帝那个位置,想要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们似乎都没有明白,在这个权力背后,他们真正要做的是什么。只有四爷,在皇位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愿景。四爷对于政治确实有自己的天赋,这种天赋不仅仅是四爷的手段和心机,更多的是他那一颗为国为民的心。要说几个皇子中还有谁能真正是为了百姓而坐上皇位,除了四爷,那就是十四爷。但十四爷过于年幼,他的政治觉悟醒悟过晚,确实比不上四爷更为敏锐。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十三爷的养蜂夹道十余年,几乎是给了四爷一个不得不争的理由。如果说早期的四爷只是有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并不是刚需。说白了,四爷想要为百姓做事,但是他可以不当皇帝,纯粹做一些为百姓立命的事。但是十三爷入狱,四爷就明白了,只有他成为了皇帝,才能给十三爷自由,才能更自由地展现拳脚,做自己想做的事,保护自己的想保护的人。也就在这个节点后,四爷便越发隐忍,也越发蛰伏。这是痛苦之后的选择,让他有了更大的决心和意志力。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而不知道该成为是幸运还是不幸的事,就是康熙帝给了四爷这个选择。从某些方面来说,四爷和十四爷确实各有优点,这个是既定的事实。四爷政治手段高明,但十四爷战功累累,不管是哪一个都能够胜任帝王。但康熙帝那样聪明,他不允许自己的江山存在半分“不确定性”,于是他便设下了这样一个难题,要么四爷造反,他彻彻底底砍断了自己的亲情,全心全意当一个无情的帝王,要么就是让四爷扶持十四爷上位,他安安心心当一个谋臣,两兄弟一起守卫江山。

步步惊心:四爷没给若曦名分,一句:欺负的就是你,却是细思极恐

康熙帝把这个选择权给了四爷,或许,这既是一个父亲的偏心,更是一个帝王的冷血。康熙帝还是疼爱老十四。雍正登基,是大势所趋,但对于他本人而言,却是最大的悲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