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飞「谍战世界」之风还能刮多久?

作者|陈妙

年代谍战还能风声再起吗?

最近「变体」谍战十分流行。

《风起陇西》将谍战搬到三国,曹魏蜀汉谍报系统斗智斗勇、惊心动魄;《对手》将谍战搬到了现代,一对从境外回国的间谍夫妻面对近在咫尺的危机;最近热播的《暗夜行者》将谍战结合缉毒卧底警察,拨开多重身份迷雾冲破黑暗……

但原汁原味的年代谍战剧似乎「出圈」的变少了。

前几日,《梅花红桃》和《薄冰》的开机上了一波热搜。这两部皆是以抗日为背景的纯正年代谍战剧,同属于「海飞谍战世界」系列。而海飞正是那个掀起谍战热潮的《麻雀》《惊蛰》的编剧,曾经他作为小说家在《人民文学》《收获》等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2011年凭借谍战剧《旗袍》转型为编剧,开启长达十余年的小说、剧本同步创作。前有《麻雀》《惊蛰》作为借鉴,《梅花红桃》《薄冰》能继续趁「海飞谍战宇宙」的东风,让疲软的年代谍战剧市场回春吗?

海飞的「谍谍不休」

谍战世界这个概念,海飞在写《麻雀》时就已经在脑海中初具雏形。或者说是因为对民国上海旧梦的感怀,让他一次次把故事设定在那个年代,由此形成了从小说到影视的谍战世界。

在这个小说家兼编剧海飞创建的IP与影视双向联动的写作计划中,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可以任意出现在「海飞谍战世界」谍战故事中,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从而形成某种串联,建立一个牢固的谍战谱系,引发观众的兴趣。

而对小说影视化的选择主要基于「谍战之城」,把重庆、上海、哈尔滨、天津、南京等城市作为坐标各做一部谍战剧,让整个谍战背景更加完善。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虽然影响力大不如令人熟知的漫威宇宙、唐探宇宙等等,但运作方式和作用效果却如出一辙:独特的世界观共享、互相延伸的故事体系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共同指向这个「世界」最关键的部分——互文性,或者说是一种联动。

人物联动是最基本的方式。

《麻雀》最后出现的年轻共产党员春羊成了《薄冰》的女主人公,让剧集未播先热。军统飓风队队长陶大春则贯穿了《麻雀》《惊蛰》《叛徒》《醒来》等多个故事,甚至在《麻雀》和《惊蛰》电视剧中都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而令人熟知的苏三省、荒木惟、陈深、贺羽丰等人更是多次「客串」不同故事,时不时给读者和观众一个惊喜「彩蛋」。

谍战宇宙中的地点也趋向统一。

米高梅舞厅是《麻雀》里陈深和李小男经常跳舞的地方,而《惊蛰》中的唐曼晴摇身一变成了这里的老板娘,华懋饭店更是成为故事中上流人士请客吃饭的地方。76号、梅机关、外白渡桥等等从历史中脱颖而出,不仅成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还演变成一种符号,被赋予独特的象征和情感意义。

有外国学者曾提到,续集本质上是对前作的回应,作为一种重读和重写,额外唤起观众对前文本的记忆。双重文本的接触因此构建了彼此的新意义,达到「1+1>2」的效果。

《惊蛰》中,陈山与张离为了潜伏任务来到上海,住进了曾经熟地黄夫妇住的房间里。看着窗户上的弹孔,陈山一句「你听说过熟地黄吗?」「男的叫唐山海,女的叫徐碧城,也是一对假夫妻」勾起《麻雀》回忆杀,打破了剧集和演员的次元壁。

而在《麻雀》中,人们最惋惜的唐山海和李小男,由同样的演员在《惊蛰》中化身为陈山和余小晚再续前缘。曾经李小男的代号是医生,如今余小晚变成了真医生,二人最终在延安重逢,将此前的遗憾改写成最完满的结局,激起网友们的热议。

这一波双剧互动的操作,让观众意识到「海飞谍战世界」复杂文本网络中的多重含义。从小说到剧集的跨媒介系列化,剧集和小说间的线性叙事与交叉互文,将成为海飞谍战世界的常态,也成为抓住观众视线、勾起回忆的不二法门。

不止于谍战宇宙

从原著小说到电视剧,从小说联动到剧集联动,海飞的故事自成体系,为小说的影视化提供了方法路径。《麻雀》《惊蛰》大获成功,《薄冰》《梅花红桃》正在拍摄,《醒来》《棋手》《叛徒》等正在筹备……系统化的故事开发、事半功倍的影视路径、调动观众兴趣培养粉丝,证明了IP宇宙的巨大能量。

然而,IP式的运作并不是破圈的关键因素,要想有所互文,有所唏嘘感叹,还需要扎实的内容作为基础。

海飞的谍战故事卖座的原因之一,在于他对细节的捕捉。以细节描摹人物,不断加深人物记忆点。

一说起陈深,人们就会想到他从前是个剃头匠,喜欢喝格瓦斯汽水,混迹于欢场,抽着樱花牌香烟,有个能呼风唤雨的小职位,甚至有时会帮高层走私鸦片。但这一切浮华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孤独又沉默的战士,经历着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战斗。

图片来源:豆瓣官方剧照

除了加持人设外,「海飞牌」谍战还善于捕捉细节,以塑造生活化的场景。

《惊蛰》中的陈山原本是码头的包打听,说着地道的上海话,住在狭窄的弄堂里,鲜活的接地气的市井做派,一下子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以及在《叛徒》小说中,海飞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主人公电车司机、邮递员等普通身份,多次展现阳台晾衣服和绣花等生活景象。

图片来源:豆瓣官方剧照

大量的细节让人物和故事更加饱满,细节层面上的制作和拍摄也让剧集更加真实可感。海飞曾专门写信给《麻雀》制作方,诚恳地要求对服化道进行把控,如主角可以穿呢子大衣以展现年代质感。

海飞的谍战之所以能在年轻人中破圈,还在于其「年轻化谍战」的品格。主角多设置为成长性人物,从毫无经验被迫卷入谍战风暴的小角色,成长为有信仰有牺牲精神的英雄。此外,谍战剧成为偶像明星的破壁试验场:《麻雀》的李易峰、周冬雨、尹正,《惊蛰》的张若昀、阚清子,《薄冰》的彭冠英、陈钰琪,《梅花红桃》的关晓彤、韩东君。谍战剧和偶像演员相互加持,最终实现青春谍战的破圈。

年代谍战套路会失灵吗?

年代谍战剧经历了50年代、80年代和新世纪的三次浪潮,目前已进入瓶颈期,即便是「偶像演员+跌宕情节+热血信仰」的谍战宇宙,同样面临着类型固化和审美疲劳的问题。海飞谍战的破圈法则用久了,也就成了普适定理,不再新鲜。

反观海飞还未影视化完成的谍战小说,我们就可从中窥探出「几大疲劳」。

一是背景疲劳。故事多以上海「孤岛」时期为主要背景,讲述主角与汪伪特工和日本特务之间的斗智斗勇,较少涉及其他时期。虽然故事人物更加集中,但也免不了情节模式趋于一致,因此诞生了「情节疲劳」。

图片来源:豆瓣官方剧照

主角不外乎要在汪伪特工总部潜伏,经历必经的信仰转变,与不同阵营的特务周旋和合作,在窃取计划、营救人质等任务中经历有惊无险的怀疑。套路之相似,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内,开头直通结局,变成人尽皆知的游戏。

三是演员疲劳。偶像演员在带来流量的同时,使得谍战剧向娱乐化方向挺进,再加上爱情戏码的增多,谍战剧的严肃性、真实性和艺术性被不断消解,看多了难免食之无味。

年代谍战剧怎样才能「消除疲劳」成功「破圈」呢?最有用的套路永远是内容创新。

首推的是类型融合。观察近几年谍战市场,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爆款基本都给谍战类型增添了新元素,《伪装者》是谍战叠加家庭,展现「家国同构」,《隐秘而伟大》赋予谍战以生活质感,《北平无战事》将谍战向真实历史靠近。如今开机的《梅花红桃》也大量添加了生活和喜剧元素,相信将成为破圈关键。

其次是对人物的重塑。正如海飞所说,小说和影视的共性就在于文学性,而文学性的关键在于写人,在于深刻地触摸人性。情节是为人物服务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悬念如果无益于人物塑造,那一出戏就失去了支点,只有一时的爽快,而无恒久的记忆。

在蜿蜒曲折的历史脉络中,主角人物可以完成两次甚至多次成长,《叛逆者》就展现了林楠笙信念的兴起到幻灭再到觉醒的过程。

而反派也可以进行多面化和人性化的设计,如老谋深算的毕忠良,却会在对陈深的怀疑和兄弟情之间纠结,而他投靠日本人也是出于对妻子刘兰芝身体状况的担心。心狠手辣、绝情寡义的荒木惟,总在音乐声中想起日本的家乡,并且爱上了陈山的妹妹陈夏。

此外,人物关系的复杂化、人物身份的多重化也都是可思考和深究的路径。

接连几部的谍战剧让海飞成为了「谍战专业户」,而它们也都将成为「海飞谍战世界」的一块拼图。这些拼图能否拼的恰当,拼的出彩,我们拭目以待。

1号结语

从小说到剧集,从小说联动到影视联动,海飞创造了一个自成体系的「谍战世界」,以人物和情节间的互文,成功勾起观众记忆,激发起对文本意义的找寻。这场关于故事世界的游戏能否持续发挥作用,这个「跌宕情节+热血信仰+年轻演员」的破圈法则是否继续生效,关键还得看其核心,即文学性,也就是对人物角色的创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海飞谍战世界」:新谍战IP与影视创新的双强联动 | 专访编剧海飞

https://www.1905.com/news/20220524/1579202.shtml

2.《麻雀》编剧创作谈|海飞:我愿意是一只麻雀

https://www.it610.com/article/1227145089399230464.htm

3. 探究「海飞谍战世界」破圈法则:内容扎实、情节创新,热血信仰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489854182964389&wfr=spider&for=pc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