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明嘉靖年间,倭寇屡屡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对大明子民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又因为此时明军军备废弛,战斗力直线下滑,在穷凶极恶的倭寇面前,毫无斗志,一触即溃。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好在有戚继光、俞大猷等一干能征善战的将领,治军有方,最终扭转颓势,平定倭患。

2017年上映的电影《荡寇风云》,就是以戚继光为主角,讲述了这位“一代名将”对倭作战的事迹。尽管片中的服化道还原的相当不错,尽管演员们演技出色,但它仍不算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影片。因为,它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地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许多抗日神剧,将日军的战斗力和智力大幅削减,同时又无限拔高我军的作战水平,导致我们看起来,觉得日本人在中国一直是在挨揍。这当然是对我们抗战先烈的不尊重。

但戚家军在与同时代的倭寇作战时,其“技战术水平”和训练理念已经形成了降维打击。换句话说,戚继光的军队,是一支“超越时代”的军队。他们身上,有太多跟同时期军队“不一样”的地方。

戚家军的“选人方式”是它的第一大不同。戚继光从义乌发生的“大规模械斗”中发现,义乌村民勇敢、团结、不畏强敌,战斗力十分彪悍。因此决定在义乌人中,选出四千精兵。在挑选时,戚继光要求:皮肤白皙的不要,市井气息重的不要,偷奸耍滑、贪生怕死的不要,不曾从事体力劳动的不要等几大条件。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选好了“士兵”,接下来就是“成军”。戚继光对这支军队采取自上而下的选兵之法:将领选哨官,哨官选哨长,哨长选队长,队长选士兵。同时又创立了以鸳鸯阵为基础的编制和作战方法。

鸳鸯阵以十二人为一个作战团队,其以盾牌兵 、筅兵为防御,在临阵之时狼筅首先与倭寇接触,狼筅韧性极大,晃动中对方难以发力 ,即使倭寇用最锋利的倭刀也很难一次斩断,同时,狼筅顶端刀刃形状的枝杈不仅有杀伤力,而且有阻碍敌方视野的效果。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倭寇在与狼筅兵战斗时,很容易被狼筅中突然伸出的长枪击中。此外,遇到敌军过多的时候,狼筅还可以起到疏散敌军的作用 ;

如果敌人有幸冲过狼筅防线,面前就会有两块大盾牌。盾牌兵以防御为主 ,其后有长枪兵主攻 ,以如此攻守合一之阵,面对从狼筅中冲出的漏网之鱼自然可以轻松应对。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即使倭寇中的佼佼者有幸能从层层防守中到达长枪兵近前 ,鸳鸯阵中还配有短兵救援长枪兵 ,短兵能攻能守,再有长枪兵从旁协助,倭寇的武功再高也很难破解 。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加上鸳鸯阵自身还能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变换为“三才阵”、“两仪阵”,就让倭寇更加难以攻破,防不胜防。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戚继光对此可以说领悟得十分到位。

《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戚家军的阵法灵活多倍,武器配备科学合理,是其战斗力的保障,但仅有这些还够。戚继光为了能让倭寇走得“更加安详”,还专门组织了“火器部队”,他们分别直属中军、总、哨各级指挥官。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如中军有大铳手一队30名, 大铳9门 。 每哨大铳3门。 火器有赛贡铳、佛朗机、连子铳、子 母炮、鸟铳等等 , 一般均为火绳点火 ,且都配有瞄准具 , 威力与射程有所不同

在对士兵的训练上,戚继光也有一套自己的练兵方法,其核心离不开:思想训练、纪律训练和战斗力训练。

后两个很好理解,只有军纪严明、赏罚分明的军队,士兵们才会信服将领,才能“如臂指使”,才能攻无不克。而戚继光本人,也正是以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来要求自己的部下的。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而单兵战斗力,则是战场上杀敌和保命同时必需的。无论身处优势还是劣势,士兵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击败乃至杀死敌军,才能最终将胜利收入囊中。

思想训练,是戚家军与其他军队最大的不同。他们打仗,不是像倭寇一样为了奸淫掳掠,为了财富和女人,也不像其他明军那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个个都是兵油子。

而戚继光告诉将士们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是为保东南一方平安而战,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而战。自己的家园被侵略者践踏,你们自己能好过吗?身为军人不能负守土之责,百姓又会怎么看你?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于是,在经过了烈火般淬炼的戚家军,第一次登上战场,就震惊了整个大明:

宁海战役:倭寇伤亡约300人,戚家军1人轻伤,零死亡。

接下来,新河之战:倭寇伤亡280余人,戚家军3人阵亡;

台州大战:斩首倭寇1426人,死于大火和溺水的有4000余人,戚家军阵亡不足20人;

横屿之战:倭寇2200余人被全歼,戚家军阵亡10人。

如此魔幻的战损比,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做到?更别说平定倭患之后,戚继光又被调往北方守边,同样未尝一败!

然而,《荡寇风云》中描绘的大部分战斗场面,基本都是五五开,最终戚家军“艰难取胜”,很少出现“碾压局”的画面。这不是在贬低和抹黑戚继光和戚家军吗?

《荡寇风云》的失败:浪费了一次光明正大拍抗日神剧的机会

如果抛开角色和历史背景,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武侠片,也许还会获得不错的评价,可惜导演两边使劲儿,又两边不讨好——既不够“武侠”,又不够“严谨”(在历史方面)。

再加上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又太碎,如文官的“党争”,戚继光与胡宗宪的人物关系等,最终让影片只勉强达到了6分(豆瓣)的水平。

不知道在未来,我们还能否有机会在大荧幕上,看到最还原的戚继光,和战无不胜的戚家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