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康允儿,是康姨母的大女儿,是王氏的外甥女,也是王氏本来看好的大儿媳妇。

王氏之所以看上康允儿做儿媳妇,主要是因为想帮姐姐康姨母。

王氏这个人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幸灾乐祸,一开始,由于自己处处不如姐姐,父母给的关爱比姐姐的少,嫁的男人家世也比不上姐姐的,王氏心里是不爽的,跟康姨母的关系也不好。

可是,结婚了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王氏除了需要对付一个让她恨得牙痒痒的妾室林噙霜外,别的过得都挺好的,而康姨母摊上了一个好色无德、软饭硬吃的丈夫,不仅康家有很多小妾庶子庶女,康姨母的嫁妆还被花了很多,让康姨母过得十分痛苦。

盛老太太清明锐利的目光扫来,王氏一阵心虚,其实她与大姐感情并不甚好,当年闺中也闹过吵过,可是后来盛家和康家此消彼长,情势调转,她姐姐便常来信哀叹诉苦,几年前便开始游说结亲的意思,恭维奉承得她十分舒服。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实际上,康允儿这个姑娘不算差,用盛华兰的话来说,就是黑乌鸦窝里飞出了一只白凤凰。

康允儿不仅知书达理,秀外慧中,而且心地善良,温柔贤惠,没少做好事,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跟自己那个在母亲教唆下毒害婆母的妹妹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是,盛紘和盛老太太均不同意,只因康家的情况太糟糕了,娶了康允儿不仅对盛长柏的未来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可能会拖累盛长柏。

“当初徐家也有族亲来给老爷说亲,可我都一一回了,你们王家与我家素无往来,可老婆子我还是求了你来做媳妇,起初老爷能仕途顺当也得益于亲家老爷不少,你又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我今日敢说一句:从不后悔当日聘了你!可怜天下慈母心,柏哥儿的前程和太太的顺心,孰轻孰重?”

不得不说,盛老太太和盛紘真的很有远见,这是王氏拍马也赶不上的。还好,盛长柏没娶康允儿。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父母人品差,家里出好孩子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可是,并不大。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把自己的三观、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一点一滴地灌输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没有分辨能力,对自己的父母又有着盲目的信任,自然而然会认为这些都是正确的,都是自己该学习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康姨父好色无德,纳了一屋子的妾室通房,生了无数的庶子庶女,还理直气壮地指责康姨母不贤,又为了保住跟王家的关系,不敢休了康姨母,只因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利己主义者,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妻儿的死活。

康姨母亦是如此,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在母亲死了之后有别的靠山可以拿捏妹妹王氏,胆敢毒害盛老太太,做好了一出问题就拿妹妹王氏顶罪的打算,连自己的亲人都可以拿来顶罪,也可以看出她的自私。

而作为他们的女儿,康允儿也继承了这份自私。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01.康允儿过上的好日子,与盛老太太的做媒有直接关系,而她妈,害得正是她跟婆家的恩人;

拒绝康允儿做盛长柏的媳妇后,为了给王氏个面子,免得王氏无法跟姐姐康姨母交代,加上康允儿也的确是个好孩子,盛老太太便第一次当了媒人,亲自给年纪大了急需说婆家的康允儿做了媒,把她说给了宥阳盛家长房的嫡次子盛长梧。

康允儿是官宦人家之女,盛长梧是商贾之家的儿子,这的确是低嫁,可是,盛长梧除了身份配不上外,就没哪里配不上康允儿的,甚至,这是一门难得的好亲事。

论家境,康家已经没落了,康允儿的嫁妆甚至没有盛淑兰嫁孙志高的多,而宥阳盛家是商贾之家,做生意的,家境殷实,盛维只有两个儿子,即使盛长梧分家出来,也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家产。

“康家虽说是世家,可如今为官的也不过是你外甥一个,说到家产厚薄,太太比我更清楚;你维大伯家不敢说家财万贯,却也是殷实富裕的,他家只有兄弟二人,将来梧哥儿便是分家单过也富富有余,梧哥儿的人品如何你做婶子的最清楚,这些年单身一人在京城里,直是老实上进,从无半点花花肠子,说起来也是亲上加亲的好事。”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论男人,盛长梧忠厚老实,为人上进,年纪轻轻就谋了差事,人品优良,虽然21岁了还没娶到老婆,但是从未沾花惹草,身边没有一个女人,这样的男人在当时真的很难找。

论公婆,这点也很重要,很多女人苦就苦在了婆媳矛盾上。而盛维李氏为人和善,由于宥阳盛家以前吃过宠妾灭妻的亏,他们是不会轻易给儿子纳妾、闹得家宅不宁的。

康允儿结婚了之后的待遇,也证明了这是门好亲事。

盛维李氏和善,很喜欢秀外慧中的康允儿,在当时,儿子赴外任了,公婆把儿媳妇留下来调教、立规矩,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合情合理,可是,盛维李氏允许康允儿跟丈夫一起去了京城,过上了二人世界,一无公婆管束,二无妾室通房争斗,康允儿生了好几个孩子,日子过得无比幸福。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而毁了她的幸福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老妈。

要知道,盛老太太是整个盛家的定海神针,也是康允儿婆家的救命恩人。当时,盛维的父亲宠妾灭妻,被一个青楼女子迷花了眼,闹得家宅不宁,连祖宅卖了,还想休了盛维的母亲,要不是盛老太太仗义相助,帮他们渡过难关,就没有后来的宥阳盛家长房。

康姨母毒害盛老太太,不光得罪了盛长柏、盛明兰,也得罪了女儿的婆家。这个时候,宥阳盛家长房不迁怒康允儿就算是明事理的了。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02.为难婆家,道德绑架恩人兼受害者,连累儿女,这不是孝,是愚蠢。

康姨母毒害盛老太太事发了之后,在盛长柏和盛明兰的坚持下,王老太太再也庇护不了康姨母了,最终,不得不同意把康姨母送入慎戒司。

作为女儿,康允儿要尽孝,是应该的,她可以去看康姨母,可以想办法给母亲送点东西,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出嫁女严格意义上算是婆家人了,该孝敬的是公婆(古代,不是现代)。

她孝敬康姨母,尽一份心意,应该是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过为难婆家、道德绑架恩人兼受害者,连累儿女的方式去做。

她为了救出歹毒该死的母亲,道德绑架盛老太太,逼着受害者盛老太太宽宥毒害自己的康姨母。

“你也该知足了,我大伯父大伯母待你够厚道了,虽心中气恨,但从未迁怒于你,想想元儿,她的公婆还是咱们嫡亲的舅舅舅母呢!你倒好,得寸进尺,一忽儿去探母,一忽儿缠着老太太原宥——老太太难得回京一趟,你大过年跪在寿安堂门口又哭又求,尽招晦气!”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她不顾自己宥阳盛家长房媳妇的身份,为毒害盛老太太的凶手奔走,这不是在给两家添堵吗?

更过分的是,她不顾自己儿女的前程,老是带着儿女去看康姨母,让康姨母那个恶毒的人给外孙外孙女灌输对盛家的仇恨思想,气得盛维李氏剥夺了康允儿养孩子的权利。

要是她的孩子真的被康姨母教坏了,仇恨盛家,那么,盛家还容得下他们吗?一旦她的孩子们不容于盛家,前途也就毁了。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奶奶别气了,照我说呀,堂房大太太叫把梧二奶奶的儿女叫回去,也不见得全是为了惩处。且别说咱们老太太对大房的恩情,说到底,堂房是商户人家,只一个梧二爷出仕,还是武官。可咱家呢,文的,武的,有多少?这辈上,咱们两房人还亲如一家,可再叫梧二奶奶这么下去,时不时带着孩子去慎戒司见见受苦的康家外祖母,言传身教,以后哥儿姐儿们大了,还不暗暗记恨哪!”

还好,盛长柏没娶她,要是娶了她,那么,康姨母不得仗着自己是丈母娘的身份,一天到晚来找盛长柏讨要好处,闯了祸要求有本事的女婿给她收拾烂摊子?有这样到处惹是生非甚至草菅人命的丈母娘,盛长柏还能有日后的前程吗?康姨母,就是竞争对手对付他最好的利器。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择偶的时候,都要看对方的原生家庭,对方的原生家庭若是一个大染缸,即使那个人看上去还不错,也要谨慎行事。

重温《知否》,康允儿为救母不惜连累儿女:还好,盛长柏没娶她

END.

今日话题:你认为康允儿救母的行为对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