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钢琴:一段穿越浪漫主义的旅程》

Chopin’sPiano:AJourneythroughRomanticism

PaulKildea

AllenLane

(2018年6月版)

1838年11月,为了躲避巴黎的寒冬,肖邦、乔治·桑和两个孩子搭船到了西班牙马略卡岛。他们在帕尔马以北的巴尔德莫萨小镇安顿下来,挑了一间被弃置的修道院作为居所。在这里,肖邦完成了《二十四首前奏曲》。评论家认为,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最伟大、最具创新意识的杰作。彼时,匠人还在不断完善钢琴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岛上找不到一架像样的钢琴,肖邦只得在一架小立式钢琴上创作。他离开后,这架琴留在那里保存了70年。

似乎很难对这本书归类。它像是糅合了音乐史、纪实文学和旅行日志的综合作品,它讲的故事那样引人入胜。作者以不同时期钢琴的演变为线索,追溯了肖邦创作《二十四首前奏曲》的过程、演奏过这些作品的钢琴家以及这些作品承载的历史意义。书中的主角无疑是马略卡立式琴,它出现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甚至在战时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书的第二部分有一位意料之外的主角——波兰大键琴演奏家旺达·兰多芙斯卡,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界人士之一。1913年,她把肖邦的马略卡立式琴从巴尔德莫萨“救”了出去。从她留下的私人文稿中,作者看到她与肖邦命运的共鸣,并以此为基础,延伸至这一时期欧洲与美国的文化和政治境遇。德军占领巴黎的前几天,兰多芙斯卡飞往美国,这架钢琴落入德军手里。战后,“盟军夺宝队”救下了这架钢琴,并送回前主人在法国的旧宅。

保罗·凯尔达文笔优雅、机智,既有学院派的严谨,也有大众亲民的一面。在这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中,读者仿佛跟随他回到马略卡岛上那个阴郁多雨的冬季,聆听肖邦演奏乐曲。同时,你也会读到浪漫主义音乐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的演变史,而且该书某些部分还兼顾了西班牙马略卡音乐文化旅行指南的功能。(杨懿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