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边关②|扼守国门天险,走私吸毒都遇过,这支南疆戍边模范连是怎样炼成的?

西南漫长的雨季已经到来。待到能见度高点,从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十连哨所往下望去,山下是友谊关口岸的过境车流,远处越南风光清晰可见。

40年前,从连队进驻金鸡山起,一代代官兵便扎根在此,数年如一日与青山为伴,守护西南边境安宁。

身处和平年代,但特殊的边情往往提醒他们置身于“最前线”的事实。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进这支被中央军委授称的“卫国戍边模范连”,记录南疆国门的守望与变迁。

20公里边境巡逻 走私吸毒分子都遇过

一天的巡逻下来,带队排长毛宇佳眼里没有丝毫倦意。

他也算不清楚,从下连队算起,这段路自己走了多少遍。那些防区内的界碑方位、坐标数据和社情民情,像是刻在了脑海里。

连队从驻守金鸡山起,便担负着一段中越边境线的巡逻执勤任务,每隔几天,官兵们就要沿着边境线,对防区内界碑全线巡逻一次。

西南边境常年气候潮湿,哪怕不下雨山间也是到处泥泞。战士们沿着一代代戍边人走出来的小道穿行,折返于高地峡谷间,40度的斜坡俯仰皆是,稍不留意就会滑倒。

人烟稀少的丛林里看似平静,但有时往往也暗藏危机。拉开迷彩衣袖,战士池含彬的手臂上,还留着前几天被虫咬过的印记。“最怕的还是路上突然变天,雷一下来就和打在身边一样,特别可怕。”

这段往返不到20公里的路途,除了要徒步翻山越岭,还要途经边贸点、村屯。巡逻路上,到处可见的中越双语标志,边境界碑和特殊的边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身处“最前线”的事实。

“1113界碑附近之前发生过枪击案,那里还有不少吸毒的,还要提防路上遇到走私的。”带着2名第一次参加巡逻的新兵,毛宇佳显得比较谨慎。一路上,除了巡逻要领,毛宇佳再三和新战士叮嘱注意事项。

毛宇佳想起自己还是新兵时,就曾遇到类似的情景。“刚来边境当兵,难免好奇,那时也没有太多经验,直接就围了上去想要盘查情况,幸好被指导员拉回来了,他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然后再进行盘查。”毛宇佳说。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一路上,战士们没有太多心思顾及沿途风景。对他们而言,巡逻之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莫过于终点。

到了那里,按规定巡逻战士需在界碑前集合,拍照。在这最具有仪式感的时刻,所有人都不自觉整理军装,站好挺直了腰杆。

“尤其站在山顶的界碑前,真的有种身后千万家的感觉。”阵阵凉风吹过,望着绵延不断的青山,毛宇佳抑制不住言语间的激动。

2012年大学毕业时,毛宇佳没有选择在城市工作,而是“逆行”来了连队当兵。后来因表现优异提干,读完军校后,他又申请回了这里。

七年的青春就此走过,当初来边防的热情始终未消退。“就是一种向往,走在边境上,特别能体会军人的使命和担当。”毛宇佳说。

山穷水枯却种出369块菜地

即便不是假期,连接中越公路的友谊关景区依旧人如潮水。在关楼前、零公里附近,不少游客争相拍照留念。

更多人熟知的,是这里的军事意义。友谊关是目前中国九大名关中唯一作为出入境口岸使用的,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的抗法名将冯子材曾率军在此取得镇南关大捷。

时间流逝,硝烟散尽,自1992年友谊关被设为国家一类边境陆路口岸起,曾因战争中断的双边贸易再次开启。如今,这里已是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中越过境车辆往来频繁。

当兵十年,老班长徐林强一路见证了山下这些年的变化。“一开始还有不少居民住的是瓦房,晚上也看不到什么灯光。”徐林强说,后来,周边一座座大山都被开采成了货场,来往的车辆多了,到了夜间山下也是灯火辉煌的景象。

山上的连队,与之相呼应般,在过去数年里也历经风雨变迁。

连队历经数次改编,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法卡山战斗和对越炮火作战中,曾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从硝烟中走来,曾经战功赫赫的十连,在和平时期,也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使命。

作为连队指导员,龚翼山对这段历史再熟悉不过。他说,连队刚进驻金鸡山时遍地石头,在远离连部的哨所更是难得见到一星半点土。当地还流传着“庄稼不长石头缝,放牛不上金鸡山”的说法。

山穷、水枯、林衰,来过金鸡山的人,都这样说。驻地常年气候潮湿,到了雨季,官兵们的被子都能拧出水来。

山上少土,战士们就等到外出巡逻时,背回一袋袋沃土;山上育苗难成活,他们用旧水杯、罐头盒当“育苗杯”,在不足3亩地的乱石堆上整理出大大小小369块菜地,最小的仅能种下一棵白菜。

改变的不止是生活环境。徐林强刚来连队时,就曾听班长提起,从前阵地方圆几公里都找不到一块平坦地,一些障碍训练只能分段进行,没有正规训练场的连队战士,只能把上下阵地当越野训练。

为了解决场地难题,后来,连队官兵人手一根钢钎一把锹,把石山头削低了2米,建了一个训练场。“全长近800米,多达32个障碍物,中途还包括一段300多米、40多度的大斜坡。”徐林强说。

“钱塞到面前 绝不放行”

山上每年有3个多月时间被云雾笼罩,待到能见度高点时,从连队哨所往下望去,山下是往来中越边境的车流,远处越南凉山省府风光清晰可见。

到了夜间,这种对比会愈发明显。哨所里站岗的士兵,时常都要面对“山上静悄悄,山下闹通宵”的场景。

更现实的诱惑常常就摆在官兵眼前。连队防区内有两个边境贸易点,一个国家口岸,其中有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市场,“那种反差实在太强烈了”。龚翼山说。

关于边防战士的生活,还有一句更为形象的描述:“山上守卡子,山下数票子”。

防区内有边境小道35条,虽然国家加大了打击力度,但边境走私还是时有发生。

官兵们都曾遇到或者听说过,在巡逻途中要是查到走私货物时,不少老板会直接塞钱要想放行。还有不少人甚至找上门来,以解决家属就业问题为条件,想要连队提供便利。

龚翼山说,尽管如此,连队从没有出现过一起参与走私贩私的案例,有时为了避免和山下过多联系,战士们甚至会跑到10公里外的地方去买回家探亲的礼品。

对于战士们而言,那些繁华与诱惑,和他们都并无太大关系。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和人间烟火保持着或远或近的距离。

驻守山上的多数时光平淡无奇,连部大楼、阵地、哨所就是生活的全部。在山上的无数个日夜,不少战士数过夜空的流星,也在剑麻上刻下心声。菜地里,种植着官兵们从家乡带来的30多种蔬菜。想家的时候,去菜地里走走,都是寄托思念的方式。

戍边的精神,也在数年如一日的坚守里,传承了下来。

连队二楼的荣誉室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平地的小铁铲、背土袋、育苗杯。“每当新兵下连队、新干部报道,连队都要进行勿忘耻辱和扎根边防教育,一个是百年古炮、一个是‘拓荒园’。”龚翼山说。

“这里存在某种一茬一茬人前仆后继所形成的氛围。”龚翼山也很难形容这种氛围具体的来源。他说,年轻人来到这里,总会被无形的东西感染,形成一种自觉。

南国的四季景色变换并不明显,待到连队附近的木棉花开时,星星点点的红色也常常隐没青山间,不留意很难发觉。“就和连队战士一样,把青春献给了边关,默默地驻守于此。”龚翼山说。

【出品人】姚燕永 王溪勇

【制片人】陈枫 张蜀梅

【监制】谢苗枫 张由琼

【策划统筹】曹嫒嫒 王良珏

【编导】张迪 罗斌豪

【摄制】张迪 郑一见

【文字】曹嫒嫒

【剪辑】罗斌豪

【配音】王良珏

【校对】居伟强

【作者】 曹嫒嫒;张迪;王良珏;郑一见;罗斌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