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之约|老兵用残缺手臂抚摸战友墓碑:我来看你了

萧瑟的秋风,满地的残叶,周围一片寂寥空旷……

一座墓碑静静地矗立在此,这是烈士袁育民的墓碑。

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彭家平涕泪纵横地看着墓碑上那个年轻而熟悉的面庞,轻抚着纪念碑上篆刻的行行文字,记忆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盛夏……

“风华正茂的我们,从军报国!”

一九八三年的盛夏,彭家平和袁育民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阔步走出大学校门,迈入了军校营门,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相聚到了一起。

不久,南疆前线发生战事的消息传来,在军校的两人递交了请战书,主动申请前往一线。

在前线阵地的震天炮火中,两人作战英勇并数次得到嘉奖。因表现出色,两人在艰苦的阵地上光荣入了党,在鲜艳的党旗前庄严地宣誓:我是党的一员,我将为党的事业付出一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永不叛党!

1984年12月31日,这是一个彭家平永生难忘的日子。当全国人民沉浸在一派祥和的节日氛围中时,老山前线某营指挥所里,袁育民又一次主动向首长请战。

临行前,他对彭家平说:“如果我‘光荣了’,请把我的行李给带队干部,帮我对我爹娘说句对不起。”转身就义无反顾地带着两名战士冲向了被炮火映红的老山主峰。

这一去,便没能再回来,临行前战友的话仍在耳,来不及悲痛的彭家平在战斗的另一战线因抢救战友不慎触雷,断了左脚与右手,双眼也近乎失明,昏迷了八天八夜,最终靠着顽强的意志与战友捐献的6400cc血液硬挺了过来。

“翻山越岭,我终于来看你了……”

战后的彭家平回到家乡,装上了义肢,戴上了厚如瓶底的眼镜,以一名战士的姿态与生活中的困难抗争着。

生活渐渐回归平静,在无数个深夜里,彭家平都会拿出当年俩人的合照感慨万分,他始终没有忘记与战友的约定,辗转时日,终于打听到了袁育民家的具体地址。

彭家平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趁着自己还看得见,去看一眼袁育民。在一个秋日,他穿戴好假肢,不远千里踏上了吊唁战友的路途……

通过好心人士与战友的指引陪伴,彭家平来到袁育民烈士的家中。彭家平见到了袁育民的父母,老人已是耄耋之年,身体还算硬朗,得知儿子的战友前来探望,他们很高兴,握住彭家平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祭奠烈士

大家来到了袁育民烈士的墓前。听老人说,当年儿子牺牲前为了不暴露目标,用最后一点力气向战友打了个手势,示意停止救援,他为了胜利燃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当袁育民牺牲的事迹传回家乡,县政府为他建立了高大的纪念碑,省委教科部也发出通知,号召全省高校开展向袁育民烈士学习的活动。

“下一代会带着我们的荣誉继续战斗下去……”

彭家平在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墓碑前,整理好军装,用那残臂向战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彭家平向烈士敬军礼

这么多年,这个如同钢铁般坚强的战士,面对伤残带来的不便,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从未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怯懦。但此刻,他像孩子一样痛哭流涕,压抑在心中三十多年来的情感瞬间涌上心头,那是对于战友深深地思念啊!

3炷香敬完,彭家平轻抚着战友的遗像,久久不愿离去:“育民啊,你当年交代我的事情,我都办到了,你可以安息了。可惜你连87式军装都没穿上啊,今天我把07式军装穿过来了,你好好看看,部队在发展,军队在进步,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你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你的精神我们一定会传承下去,我把我的儿子也送去了部队,现在我们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了,他会带着我们的荣誉继续战斗下去的......”

岁月之水能穿石,却不能忘怀那段峥嵘的时光;

时光之沙能磨去少年的棱角,却无法模糊那些硝烟弥漫的记忆。

英雄的躯体虽然倒下了,却树起了热血男儿以身许国的丰碑。

根植在老兵灵魂深处的红色基因从未断续,如今正以血脉相承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赓续流传。

临走前,彭家平回头看了一眼战友墓地的方向,斜阳下,那座纪念碑显得愈加高大挺拔……

来源:国防部网 作者:彭博 崔东浩 责任编辑:李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