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火箭接连失利,辛苦奋斗50年,中国究竟是不是航天强国?

【军武次位面】:欧文堡的蓝军旗

奋斗50年,我们如今是世界航天强国了吗?

今年的4月24日,对中国航天界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正值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50周年。50年前的4月23日,随着这颗卫星的顺利升空,中国正式进入了太空时代。

▲转眼之间,东方红一号升空

就成了半个世纪以前的事

同样是今年的4月24日,一个可能将影响中国航天未来的消息传出:中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被正式命名为“天问一号”。其不仅向世界传达了明确的信号,也为中国航天的下一个50年指明了方向。

1

历史时刻遇阴霾

中国在50年的时间里,通过持续奋斗,在航天领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一次次历史性飞跃,不断刷新着这个东方航天大国的高度。

▲天津武清新建的高性能接收天线

(将用于火星探测器的信号接收)

而天问一号,也注定会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但就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时刻,中国航天却刚刚经历连续挫折。

3月16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甲首飞失利;4月9日,携载着印尼PALAPA-N1通信卫星的长征三号乙再遇失利。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连续的失利给中国航天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让人不禁发出疑问:中国航天是出现问题了吗?

▲全新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如果说长征五号与长征七号在近年出现失利,是全新火箭系列走向成熟不得不付出的成本,那么长征三号乙作为我国最成熟的火箭型号,发生这样的失败情况就显得有些难以理解了。

事实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近年并非没有发生过意外(见下图)。火箭发射是一项科学活动,出现失利实属正常,更何况在长征三号乙的67次发射纪录中,只经历过两次失败(另有两次为部分成功)。

▲2017年6月

一枚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失败

▲宽容是一种成熟,但孤独求败的

心态在科学领域却是十分危险

虽然当时的网友对此失败很宽容,不过,“孤独求败”的心态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当你“习惯于成功甚至渴望感受一次失败”时,说明你从心态上已经轻敌。而更可怕的是,此时你已经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俗话说,骄兵必败。对待科学,必须要做到严肃加严谨,更不要说我们当今还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拥有了骄傲的资本。

很多时候,心态上的膨胀往往都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自身并不了解外面的天地有多宽广。对待科学问题,盲目自信的人与井底之蛙并不存在本质区别。

2

正视差距 是为飞得更高

正视自身的不足,是为了今后能够飞得更高。故步自封,永远沉浸于曾经的辉煌之中,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

无论是仰望第一还是环顾左右,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依然任重道远,而差距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在长征五号首飞前,中国主力

运载火箭载荷甚至不及日本

首先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国至今还是一个中型火箭强国。无论是把我国宇航员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还是将“玉兔”月球车带到月面的长征三号乙,都是芯级直径仅有3.35米的中型运载火箭。

▲给大家一个全世界火箭的对比图

感受一下中国火箭的量级(红框里)

▲各国登月车在月球上的行驶距离

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当今的不少人,对中美火箭发展现状存在着严重误区,那就是“美国因发展航天飞机耽误了本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更有甚者,认为“如今放弃了航天飞机的美国已经没有火箭可用”。

▲当今中国的火箭主力长征三号乙

实际上是一种中型运载火箭

事实上,美国的火箭技术至今依然领先世界。美国非但没有将火箭技术束之高阁,反而还掌握着多个成熟可靠且后续发展潜力巨大的火箭系列。

▲德尔塔IV重型长期领先世界

当今美国运载火箭的技术相当成熟,只不过相比于当年万众瞩目的土星五号和昙花一现的航天飞机,要显得缺少卖点和新意罢了。当前肩负着美国GPS卫星发射重任的德尔塔IV系列,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

▲长期力压群雄的德尔塔IV重型(右一)

实际仅为德尔塔IV中型的重载型号

(美国火箭技术始终过硬)

而正是这样一个在美国火箭发展史上可能都不值一提的“无名小辈”,在进入21世纪的多年里,竟稳坐世界运力最大火箭(28.3吨)的宝座,直到近年才被本国的“猎鹰重型”(63.8吨)所取代。

而我国在“大火箭”(长征五号)首飞之后,才拥有了运力达到20吨级的运载火箭,而真正能够媲美德尔塔IV重型的长征五号乙(25吨)甚至仍未投入使用。不难看出,中国不仅是航天,在火箭技术方面也是任重道远。

从某种角度来看,当今中国“大火箭”的地位实际与“大飞机”的情况颇为相似。有中国“大飞机”之称的C919,其体量实际仅与当今美国干线客机中较小的波音737相当。

▲中国的进步举世瞩目

但需要走的路却还有很长

但C919的意义,就在于填补了中国在国产干线客机方面的空白。也就是说,我国首先解决的是“大飞机”有无的问题。但若想要拥有自己的波音747和A380,注定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当今火箭领域中的长征五号,正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毫不夸张地讲,中国航天实际依然处在查漏补缺甚至是填补空白的阶段。

▲当代火箭之王“猎鹰重型”本质上

也是一种重载版中型火箭

而无论是“德尔塔IV重型”还是“猎鹰重型”,这些也不过是美国在中型运载火箭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重载型号(通过捆绑芯级火箭,实现中型火箭重载化的目的)。

▲“猎鹰重型”的成功发射与回收堪称

美国登月之后的又一壮举

而与当年土星五号那样的巨无霸相比,当今美国的“大火箭”更像是“矬子里面拔将军”。也就是说,如今运力逆天的“猎鹰重型”,甚至还没有体现出美国超重型火箭的真正技术实力。

▲“猎鹰重型”(左三)仅是SpaceX公司

火箭发展计划中的一个过渡型号

即便是这些“拿来凑合用”的产品,在当前也是需要我国下大力气去追赶的目标,更不要说这些火箭本身还具有一些创新之处了。

而在深空探测方面,美国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所谓深空探测,是指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太空探索。从理论上来说,探月也只能算是深空探测的一个起点。

几十年来,除了探月工程外,我国大多数航天成就都集中在航天科技的应用上,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无论是天宫空间实验室还是北斗导航卫星,都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注重航天科技的应用性,在短期来看,更能造福于人。但深空探测的重要性同样显著,从长远来看,其有利于催生一系列前瞻性的学科与技术,同时有助于推动当今空间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空探测有助于推动

空间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今中国开始将目光投向火星,正是看到了深空探测的重要价值。环顾四周,邻国日本和印度如今都已向火星发射过探测器,分别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和第四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中国自然不能落下。

3

提升航天影响力

不仅限于宣传成果

航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对全人类而言皆是如此。但航天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民间的吸引力,却完全不同。

▲对当时的苏联而言,加加林上天的

政治意义显然超过了航天意义

提升航天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宣传成果,更要让每一个人认识到航天科技对国家和未来的重要性,因为你永远无法让一个还在质疑“航天与自己有何关系”的人去支持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

▲2015年科幻电影中

搭载火箭旅行的的情节

如今已被马斯克逐渐变为现实

在美国,民众对于航天的向往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事实上,NASA对于美国民众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航天机构的名称,更多的人则将其视为“帮助人类飞天的梦工厂”,是无数年轻人向往的神圣殿堂。

如今,美国的科幻大片几乎全部都与太空话题相关,航天几乎成为了未来的代名词,而这对美国民众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当无数美国青年为“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回收而欢呼雀跃时,我们的年轻人又在关注着什么呢?

当国家的下一代沉迷于“用荧光棒为自己的偶像助威”时,当你下班被智能手机上的娱乐新闻所吸引时,估计老一辈航天人会感到失望吧。但年轻人不该被责怪,因为我们没能向他们展现出航天科技真正的文化魅力。

▲除了追赶技术,中国今后还需在

航天文化宣传方面下功夫

有价值的航天宣传,应当以一种带有憧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抽象的技术成果陈述来影响社会大众。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美国航天影响力迅速渗透到影视行业,如今更是和科幻电影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而在非科幻电影中,航天也常会成为一种在不经意间出现,却能够对影片影响深刻的情节要素。

▲航天承载了无数美国人的梦想

当今,包括马斯克、毕格罗在内的美国航天业领军人物,年轻时正是由于受到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太空科幻电影等航天文化的影响,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航天梦。

4

50年的付出值得吗?

辛苦奋斗50年,我们引以为豪的航天科技却还存在着如此多的不足和空白,这样的付出值得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拿邻国日本做一番比较,你或许能够从中寻找到答案。

作为上世纪70年和中国在航天领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如今的日本已经是一个科技强国,其不仅在火箭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在深空探测领域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一度超过中国与俄罗斯)。

事实上,日本在航天方面“领先”中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在中国成功发射自己第一颗人造卫星前的两个月,日本就抢先将自己的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中国也因此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

▲日本在航天领域多次抢得先机

如今,日本的航天科技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而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更是不输我国(日本H-IIA火箭至今已发射42次,其中41次获得成功,发射成功率高达97.5%)。

我们引以为豪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总质量超过7吨,可谓当今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结晶。但不为人知的是,得益于火箭较大的运载能力,日本能够发射比“神舟”系列大一倍的飞船。

▲日本“鹳”号货运飞船

早在2011年,由H-IIB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日本“鹳”号无人货运飞船,仅携带的货物就重达5.3吨(飞船总质量则达到16.5吨)。而我国直到长征七号出现以后,才拥有了能够发射大型货运飞船(“天舟”)的运载火箭。

2019年2月,日本“隼鸟二号”探测器着陆小行星并完成采样任务,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其探测地外天体的技术实力甚至令美国和俄罗斯都感到无比震惊。

▲日本H-IIB运载火箭

此刻,你心中或许已经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我们真的是世界排名前三的航天强国吗?

答案或许并不重要,因为名次从来不是中国航天人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各国航天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各自的优势区间自然也就各不相同。

深入了解航天领域,你会发现,载人航天位居世界前三并不一定代表航天科技水平就位列世界前列。航天领域的发展方向有很多,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谁强于谁”,只是各国的发力点和深入的方向不同罢了。

▲载人航天很了不起

但航天科技却远不止于此

不得不说,在火箭技术特别是深空探测领域,日本的确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成绩可谓十分突出。

但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技术实力超群的东亚“航天科技强国”,为何至今无法独立进行一次完整的航天活动呢?问题就出在日本的航天工业上。

日本如今取得的航天科技成就虽然耀眼,但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盟(美)国扶植与国际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对日本而言,由于拥有航天技术逆天的强大盟友,其航天科技与工业没必要也没理由从零开始。

▲日本长期为国际航天做配套

获得国际技术支持,在弥补本国技术短板方面确实优势明显,常吃国际合作“大锅饭”的日本也因此少走了不少弯路。事实上,当年先于中国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日本L-4S系列火箭,其技术就来自于美国。

可欠下的账赖不掉,日本如今虽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但由于自身独立完成的大型航天活动极少(全流程搞不下来),导致当今日本在面对完整航天项目时经验不足,其整体航天实力也就注定要排在别国之后。

相反,当今的中国有着完整的航天工业(全要靠自己来)。虽然在某些单项技术上可能不如日本搞得精,但胜在体系完整。

▲凡是能让人获得经验教训的失败

本质上就是一次响彻大地的成功

得不到外界帮助的奋斗过程是极其艰难的,因为你不知道哪条道路是歧途,常会碰得头破血流。但无人帮助之下取得的成功往往是坚实而辉煌的,因为用“自主之砖”搭建起来的房屋永远不怕被吹倒。

毕竟,无土栽培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日本航天犹如美丽的盆栽,精致而小巧,有别国的帮助甚至无需任何“土壤”。而中国航天人,用50年的时间种活的是一棵苹果树。

既然是大树,就必然要从大地中破土而出,一点一滴,从头到尾地呵护。完整的中国航天工业,也因此而诞生。

▲正视失败、自力更生正是

中国航天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

航天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时的失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对失败进行反思与总结,将其变为成功的成本。凡是能让人获得经验教训的失败,其本质上就是一次成功。

只要正视差距、坚持自力更生,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下一个五十年的奋斗,中国必定会从世界航天大国变为世界航天强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