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运输机改成准轰炸机?美国真这么干就是拿C-17给对手送人头!

近日,美国《军事新闻》报道了美国空军一项特殊试验的最近进展。这项试验的名字叫做“智能武器托盘”,可以让C-17运输机直接扮演轰炸机的角色,而无需进行昂贵和冗长的改装。

承担这项研制工作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该公司先进打击系统部主任斯科特•卡拉韦在10月29日的简报会上对记者说,今年8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授予洛马公司一份价值2500万美元的合同。

C-17的扯投试验

根据协议条款,洛马公司将在2021年的飞行试验中实际演示导弹投射能力,将把一个装有多枚“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JASSM-ER)的货箱撞到C-17上,升空后用减速伞从尾舱门投放。当货箱与飞机实现安全距离后,就弹出导弹,让它自己飞向目标。

卡拉韦说,根据初步研究,像C-17这样的大型运输机最多可以投射32枚JASSM-ER导弹。这个系统还能投射其他类型的弹药。

美国空军现在拥有157架C-17运输机,另有18架库存,空中国民警卫队拥有47架。听起来,这样的技术至少可以让157架C-17瞬间变身轰炸机,极大地加强美国空军的火力。但问题是,美国空军不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轰炸机部队吗?如果轰炸机不够用,为什么不多造一些呢?

美国空军现在拥有三种战略轰炸机,分别是B-52H(60多架)、B-1B(60架左右)和B-2(20架左右),规模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大得多。但是需要知道的是,美国轰炸机部队的战备完好率是远不如运输机部队的。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轰炸机本身的出航要求就比较复杂,除了飞机本身能飞行之外,还需要弹药投射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等处在完好状态,作为核轰炸机,还需要保证直通总统的卫星链路畅通。这就决定了轰炸机要想达到理想的出动能力,比运输机更加困难。B-2还多了一个隐身涂层完好的要求,达成完好率的难度更大。

美国《空军时报》的战备完好率统计

其次是备件短缺。B52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最新的一架也是1962年生产的。B-1B看起来依然新锐,但它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最新的B-2产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也已经20多年了。如果以民航业的标准来衡量,多数都需要退役。飞机和汽车一样,是要经常更换耗材的。随着时间推移,为这三种飞机采购耗材越来越贵,很多曾经为之生产零件的企业都已经破产倒闭。所以美军只好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保证少数轰炸机能够出动。2019年9月,美国空军宣布自己的飞机战备完好率为71.3%,但其中B-1B和B-2的战备完好率却分别只有52%和53%,B-52的战备完好率应该在65%以上。但这不过是公报上的数字,当时的《空军时报》甚至用《B-1B的战备完好率已经进了粪坑 原因揭秘》(B-1 Lancer readiness is in the toilet, here’s why)这样的标题来报道事态,文章指出美军只有不到10架B-1B可以作战。最可怕的是,这三种轰炸机的战备完好率是逐年下降的。

B-1B的战备完好率已经低得不堪入目

所以,美国空军实际上能出动的轰炸机并不多。最近在太平洋、北大西洋的武装示威当中,美军最多一次不过是从关岛起飞10架B-52H,飞行任务也不是向西威慑中国,而是向东撤回本土。在2020年5月挑衅中国和10月挑衅俄罗斯的任务中,只能同时出动两架B-1B。美国军队是非常喜欢搞形式主义的,如果能出动大量轰炸机形成更好的威慑效果,他们才不会为纳税人省钱。之所以出动这么几架飞机,完全是因为完好率不足。

拆老飞机保证机队的最低程度战斗力,这对各国空军来说其实都不奇怪。只要后续型号能够持续研发,在老机队彻底报废之前能填补空白就可以。美军也一直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轰炸机,这就是尚未服役就已经被吹的神乎其神的B-21。但是这种轰炸机造价也十分昂贵,几乎可以肯定造不了多少。这种轰炸机用来投射核武器,实施灭国之战,还算值得。用它来投射大量常规弹药,就有些浪费钱。

但C-17就完全不同了。任何军队都有频繁的人员、装备、物资运输任务,运输机的电子对抗、保密通信等设备也远比轰炸机简单。所以运输机队的完好率必然要比轰炸机高得多,而且C-17的机龄比较短,相当一部分是在21世纪生产的。它采用的PW2040发动机还能和波音777的PW4000系列发动机通用很多零件。C-17的装备量比较大,全球装备数量达到200多架,备件采购量也很大,波音等制造商值得为之保留长期运行的生产线,所以耗材比较容易获得。根据美国空军的数据,C-17的完好率保持在82~84%之间,比轰炸机部队强多了。

听起来,美国空军的如意算盘打得挺好。然而美国空军战略、集成和需求办公室主任的克林特•希诺特中将也承认:“某种极为精简的指挥和控制将是必要的,否则必须在某处有一个集成商,空军内部的文化障碍可能比制造托盘弹药的技术挑战更难克服”。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文化问题,而是兵种矛盾。让C-17承担弹药投射任务,等于是美国空军的全球打击司令部要把手伸进战略空运司令部的饭碗里,这在任何军队中都是大忌。除非战事危急,任何被伸手的兵种都会大发雷霆。

R-37M导弹

而且,一旦C-17正式承担起了导弹投射职责,就意味着在对手的优先击落目标列表上,排名上升了不少。C-17不是轰炸机,没有那么快的飞行速度和那么强的电子对抗能力,更没有隐身能力。全球打击司令部或许能够辩解说,C-17可以在对方的防区外投射弹药,然而美国自己已经反复强调,要和“接近的对手”打仗,所指的正是中、俄。这两个国家都是拥有远程战斗机和远程防空导弹的。我们仅仅考虑苏-35+R37M导弹的组合,作战半径+导弹有效射程超过1800千米,超过了JASSM-ER导弹1100千米的射程。冒死突击到北大西洋或者北冰洋上拦截C-17,阻止它投射导弹,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战术。而且C-17在雷达上是个巨大的目标,一旦进入苏-35的“雪豹”雷达作用范围,想看不见都难。况且俄罗斯在核动力破冰船方面有压倒性优势,在北冰洋中间部署几个船载雷达站毫无压力。

正因为上述原因,虽然“智能武器托盘”项目不过是一个试验而已,对战略空运司令部来说,已经是很难接受的事情。除非美国空军失去了所有轰炸机,战略空运司令部是不太可能出动C-17去发射JASSM-ER导弹的。

这种窘境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在航空领域失去了体系领先一代的优势。无法研制出一种又能突防、又能装载大量弹药、又比较便宜的轰炸机,还不好意思复刻50年代水平的B-52。如果那样做的话,就等于承认几十年来的发展战略根本就是错的。

(作者:孔新 版权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文章内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