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远火被无人机轻松摧毁!解放军该用什么保护火箭炮?

据美国《防务博客》10月30日报道,阿塞拜疆国防部在周五(30日)发布的视频显示,一辆亚美尼亚的俄制280毫米BM-30“龙卷风”火箭炮被阿塞拜疆的无人机摧毁。据称,阿塞拜疆使用的无人机是土耳其制造的Bayraktar TB2无人机。

阿塞拜疆国防部发布的无人机摧毁亚美尼亚远程火箭炮的视频截图

许多军迷不禁担心,我国的远程火箭炮如何防止敌方无人机空袭呢? 诚然,这次纳卡地区冲突显示出了无人机的强大威力。除了在最近数周由于大国势力的介入,阿塞拜疆的土耳其造无人机被击落了一些以外,这些无人机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给亚美尼亚造成了严重的装备损失和人员伤亡。

如何反无人机对全世界的军队都是新课题,包括中,美,俄这样的军事大国也都在探索中。

我军装备的PHL-03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

总结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无人机/反无人机作战经验,有几个事实需要知道:

使用民用四旋翼无人机改造的武装无人机,和以色列“哈比”这样的小型固定翼无人机或游荡弹药,雷达反射面积非常小,红外辐射和噪音也非常小,使用传统的雷达和光电设备,乃至声学探测设备,发现距离都非常近,通常只有一两千米之内。即使发现,也几乎没有时间反应了。

像土耳其Bayraktar TB2这样需要跑道起飞的中大型无人机,飞行速度慢,雷达反射面积大,如果有较完备的地面防空系统,还是比较容易在较远的距离发现和击落的。

除了某些型号的游荡弹药有一定的自主作战能力以外(依靠光电设备,使用AI识别技术瞄准目标),绝大部分的无人机需要人员来遥控瞄准和攻击,需要维持无线电数据链路与基地联系。因此依靠电子战或局部的无线电干扰,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而对于有自主作战能力的游荡弹药,适当的伪装和干扰也能取得效果,毕竟现在的AI技术还不是非常聪明。

在最近几年的冲突中,俄罗斯制造的防空武器系统面对无人机表现并不好,“铠甲”近程防空系统和S-300远程防空导弹都被土耳其制造的无人机摧毁过。但是俄制“道尔”M1防空系统的战绩还不错,曾经多次击落过土耳其无人机。我国类似的装备是“红旗-17”防空导弹。

总体来说,反无人机作战都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发现无人机,以及如何击落无人机或使其失效。

如何发现无人机?

传统的探测无人机方法无非是雷达和光电设备,也有一些机构在研究使用麦克风矩阵对无人机的声音进行测向。还有探测无人机无线电遥控数据链的无源侦测设备。

笔者在2018珠海航展上拍摄的中国电科某所研制的无人机声学探测器

笔者拍摄的电科14所研制的无人机探测设备

根据笔者了解到的国内反无人机探测设备测试结果,电科14所研制的无人迹探测设备的效果较好。该设备集成了毫米波雷达,无源无线电探测设备和光电设备。另外,我军目前装备的反炮兵雷达,对无人机的探测效果也较好。

如何击落无人机或使其失效?

只要能够发现无人机,将其击落或使其失效就比较容易。传统的地对空导弹,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以及高射炮,都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传统弹药反无人机的性价比太低。现代小型无人机和游荡弹药都很便宜,而防空导弹,哪怕是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价格都比大部分小型无人机要昂贵。高射炮如果一次齐射几百发炮弹,恐怕成本也会超过大部分小型无人机。

因此,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发展出了许多的成本反无人机装备。

笔者拍摄的国产无人机无线电干扰枪

无线电干扰设备对于民用无人机比较有效,对于装备军用数据链的无人机效果稍差,对于有自主作战能力的游荡弹药基本无效。

对于无人机的硬杀伤装备,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开发高能激光器。这是比较有前途的一个方向,但是要把激光器的功率做大(大于100KW级),并把体积做小以便安装在车辆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技术还需多年的发展才能成熟。

笔者拍摄的国产反无人机激光器

另一个比较热门的反无人机武器是超小型廉价的防空导弹。世界主要军工大国都有概念设计,而我国军工企业已经研制出了实弹。

笔者拍摄的国产“袖箭”导弹武器系统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无论专用反无人机武器系统如何发展,对于军事强国来讲,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中大型无人机需要机场,只要摧毁机场就能使敌方无人机无法升空作战。如果我方掌握制空权,也用无人机对敌方阵地进行7乘24小时的全天候监视和打击,就能防止敌方放飞小型无人机。

我军炮兵旅配备的无人机

对于我军的远程火箭炮部队,用进攻来反敌方的无人机也是一条很好的思路。实际上,我军炮兵均装备了中型固定翼无人机用于侦察和目标指示工作。我军完全可以依靠无人机为远火指示目标,一旦发现敌方无人机准备起飞,立即远火覆盖。据央视报道,我军PHL-03型远程火箭炮使用新型火箭弹时最大射程约为160公里。这个射程已经超过了土耳其Bayraktar TB2无人机的遥控距离(约150公里)。

总之,世界反无人机的装备将继续发展下去,我国在这一领域并不落后。

(作者:微胖 版权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文章内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